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新手激活药事管理抗菌药物药师培训举报中心药考软件
本站已运行

临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 wx_jytEetEe3X4N大家说:祝贺临床药师网建网17周年
  • r1235201314rclinphar说:祝贺走过17个春秋,希望越办越好,一直陪伴我们。
  • hhw859大家说:这里真好,可以下载好多课件
  • hhw859大家说:大家好,工作顺利
  • wx_HQ_AwAoX大家说:一起加油!
  • wx_CfsfWCUwfUnd大家说:加油!!!
  • 568721zsl临床药师网说说:感谢分享知识
  • clinphar大家说: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 cwc平台说:发挥全国各临床药师的力量,众人是柴火焰高,一定会越办越好
  • 神女应无恙好的平台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wx_poNQQV902inq越办越好说:好的平台,希望吸引更多人才
  • 13885433081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HF^O^平台说:希望临药网这个平台越办越好!
  • jingxuchen平台说:给我们基层工作的药师提供了帮助,关键时刻雪中送炭,敞开胸怀素材共享,万紫千红总是春,越来越兴旺!
  • lipinshang平台说:10多年的临药网忠实粉,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查找资料非常方便,愿平台越来越好。
  • sd13jyyyxklss平台说:好的平台,知识丰富,开阔眼界,望越办越好
  • liutangren平台说:风雨同舟相处十五年,越来越好。
  • 求知临床药师网说:生日快乐!从牙牙学语长成15岁“帅哥”
  • gary平台说:希望临床药师网越办越好,为广大临床药师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交流
  • Alst210507平台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15129825015临床药师网说:非常棒的平台,但愿越办越好。
  • 568721zsl临床药师网说说:药师学习平台,相信药师网越办越好
  • lzh0586临药网说:祝福网站越来越好,祝福同仁万事如意!
  • sunny-yaoshi临床药师网说:希望论坛越办越好,成为药学人员学习的首选网站!加油
  • 冬日暖阳~秀临药网说:此平台是药学人家园,常常来交流小憩,愿学科越来越好,愿药学人日子越来越好
  • 修行临床药师网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sln123临床药师网说:对我们工作非常有帮助
  • 一千小可爱临床药师网说:感谢这个平台,临床药师网yyds
  • 小分队临床药师网说:这个网站的内容对工作和学习的帮助太大了。内容质量好,权威性高
  • chuyinghong药师说:临床药师真正体现药师价值的机遇来了!
  • gyh660222感谢老师为交流平台做的贡献。说:对我们工作很有帮助
  • 郜琪臻太好了,终于又见面了说:越办越好
  • sunqi3541盛京医院说:希望能被基地录取
  • gary大家说:祝临床药师网越来越好
  • 柠檬梅子临床药师网的老师们说:谢谢临床药学网给我们基层药师提供学习平台,希望我们也能进专业平台学习
  • 我是庆宇平台说:恭喜恢复开放,这是我们临床药师的福音啊!
  • 祥籽clinphar说:我们支持~感谢临药网
  • Terry0915大家说:无意间点开网页 居然可以上了 还开心呀 希望网站越办越好
  • gfelwaiz临床药师网说:希望功能越来越完善
  • clinphar大家说:数据基本恢复完毕,大部分版块已经开放。
  • 海上升明月clinphar说:祝临床药师网越办越好 一直到永远
  • yyhh425666什么时候取消密码呢说:祝药师网越办越好
  • 鸢舞轩临床药学说:希望能在这里学到更多
  • clinphar大家说:数据恢复中,会逐步开放及取消密码。
  • 水月洞天自己说:做好自己就OK其余随缘
  • 梁药师201902227临床药师网说:好平台,提高自我的一个学习平台
  • Lion898大家说:共同成长!祝各位药师越来越学识渊博!
  • qazw310临床药学说:可找到组织了
  • clinphar大家说:贺临床药师网建站13周年!
  • tianshenglu临床药师网说:这真是个非常实用的论坛,希望越来越好
总共63695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5584|回复: 10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3-10 23:08
  • yaofohhnn 发表于 2008-12-7 12: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康欣欣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编辑

        “医儒不分家”,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夫子,大都略通岐黄之道;而悬壶济世的老郎中,也会附庸风雅子曰诗云一把。在宋代,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理念深入人心,济世救民成为读书人的两大抱负。至此便出现了“儒医”之名。朱肱、许叔微、李时珍等都曾习举子业,而王安石、苏轼、沈括等一大批文坛巨匠,医学功底也十分了不得。因此,书生气很重的古代良医们,常常将中医学的很多知识,用一种非常浪漫写意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构思之奇特,用词之精巧,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下面以隐名、谜语、对联、诗歌、戏剧、小说为例,来看看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
      
    一、隐名中的中医
        所谓隐名,就是利用双关、借代、析字、藏字等手法,将意思显示在言外,须经分析解释才能明白。中医、中药的隐名,实际上是一种秘密传递中医、中药信息的方法,其意思表达隐晦曲折。中药隐名,起源很早。唐代元和年间,西蜀有位叫梅彪的文人,撰《石药尔雅》“所集诸药隐名,以粟、黍、蕎、麦、豆为五牙”。(明·李如一《水南翰记》)不知道梅彪集药,何以隐名?也许是保密,也许是故弄玄虚。而明清一些江湖医生将中药隐名,“不过是市语暗号,欺侮生人”。(明人小说《生绡剪》第九回)但虽然如此,他们所作的隐名,也真是挖空心思,颇有文化气息。如:恋绨袍(陈皮)、苦相思(黄边)、洗肠居士(大黄)、川破腹(泽泻)、觅封侯(远志)、兵变黄袍(牡丹皮)、药百喈(甘草)、醉渊明(甘菊)、草曾子(人参)等。
        有些中药隐名,大概是为防止病家对不雅药物随意联想而设,比如:金汁、人中白、人中黄、五灵脂、蚕沙、血余炭等。这些药物,要么是从人或动物的尿液、粪便中提取的,要么就是毛发指甲的制成品。这些不雅药物如果不用隐名,那病家知道药物的来头,恐怕就没有人敢下口。为避不雅联想,不知哪位高人稍加变通,略施笔墨,便让此良药得以流传,并进而成为药物的正名。可见,“美其名曰”的事情有时候也是可取的。

    有些药物隐名是为了提高疗效,而用隐名来防止病人“知情”。据说过去天津有一位叫陈方舟的医生,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位富商得了重病,陈方舟医生给他开了个药方,要他连服三剂以后再来复诊。商人服完三剂以后,觉得病症仍然没有好转,于是另请名医施今墨先生为他治病。施老先生诊脉以后,又看了看陈方舟医生开的药方,只见药方上写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于是告诉富商可以仍按此方连续服用。但是,富商连说不行,硬要施老另开处方。施今墨发现眼下无法说服富商,只好挥毫写下这样一张药方:“鬼益、杨枪、松腴、国老。”商人高兴地走了。富商按施今墨的嘱咐,连服了二十剂以后,病果然好了。于是,富商携厚礼向施老致谢,施老却要他去感谢陈方舟医生。富商不解,施老告诉富商,他所开的处方,实际上就是陈方舟医生开的处方,只是换了一个说法并增加较多的剂数而已。施老处方上的“鬼益”就是“人参”,“杨枪”就是“白术”,“松腴”就是“茯苓”,“国老”就是“甘草”。这四味药俗称“四君子汤”,是用来补气的。商人一听恍然大悟。施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掌握患者的心理,通过变换药名,使他能够好好地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
      
      二、谜语中的中医
        谜语是用某一事物或某一诗句、成语或文字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其特征的方法作谜面,供人猜测。谜语原是民间口头文学,后也成为文人游戏。中药设谜,不乏精彩之作。比如从下列一些谜面,分别打一中药:
        故乡、异国、牧童、九死一生、三九时节、包龙图、昭君出塞、天女散花、长生不老、病入膏肓、他乡遇故知、一江春水向东流、春眠不觉晓、春常在、断肢再植、老实忠厚、黑色丸子、偷梁换柱、莫用小人。
        对这些谜面,猜谜的如果不费点心思,如果对中医没点造诣,是很难想到这些谜底的,但稍加点拨,就会恍然大悟。这些谜面所对应的谜底是:
        故乡——熟地;异国——生地;牧童——牵牛子;九死一生——独活;三九时节——天冬;包龙图——首乌;昭君出塞——王不留行;天女散花——降香;长生不老——万年青;病入膏肓——没药;他乡遇故知——一见喜;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春眠不觉晓——安息香;春常在——四季青;断肢再植——骨碎补;老实忠厚——厚朴;黑色丸子——乌药;偷梁换柱——木贼;莫用小人——使君子。
        这种娱乐情性的形式,大家喜闻乐见,对中医中药知识的普及也大有裨益。
      
      三、对联中的中医
        对联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医家乐于花番工夫,巧心立对,意在广告效应,使南北过客,一看便知这家主人是悬壶济世的,那家主人是设堂卖药的。从对联所反映的中医药内容来看,对联的类型各色各样,
    比如:⒈点出经营医药事业的对联。某镇“万春堂”药店,已有50多年历史,这家后人至今仍沿用原大门联,年年书写,一如既往:
                  万里晴光闲采药;春风夜月静烧丹。 此联用鹤顶格,造句自然,虚实结合,点出“万春堂”,恰到好处。诗情画意,令人如沐春风。
              ⒉显示高明医术的对联。有一医生曾从事他业兼当父亲助手行医二十余载,略知其父亲医术眉目,其父去世后,家业及医验亟待继承与整理.  名流   高士劝其弃俗业而学医,并勉一联: 庆生全凭三指脉;寿延不属五阎王。此联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前后呼应,上下相扣,不乏哲理又气势磅礴,意境浪漫又情理高雅。显示了敢从鬼门关救人、敢与阎王争高下的大气概,表露了作者对学医者之厚望。作者出语不凡,非文医兼通者而不可得。
       
    从对联的艺术形式看,构成对联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
    比如: ⒈有拆开语词使用镶嵌格的对联。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鄞州古林镇的“仙壶堂药店”,店内精选川广地道药材,聘请名医坐堂应诊,生意十  分红火。该店的楹联是:仙曰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对联使用了镶嵌的修辞格,文化味浓。作者将店名“仙壶堂”中的“仙壶”二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开头。使意思“暗入无路山”,然而明眼人却能“心知有花处”。被隐藏的店名一经点破,顿时就会令人拍案叫绝。
        ⒉有铺排药名使用双关手法的对联。四川内江仁和堂老铺门旁悬挂一副隶书木刻金字楹联: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怀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对联铺排10味中药,巧用双关。对联表面上是表达“迎、送”人和物的意思,而深层里却是10味中药的简称。巧妙设联,甚为有趣。这10味中药是: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淮山(怀山)、牵牛子、甘草(国老)、使君子、千年健。

    四、诗词中的中医
        诗词自《诗经》以来,伴随中国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其中涉及医药的亦蔚为壮观。古人作诗有隐药名者,如李在躬《支颐集》中有首《山居即事》:
        “三径慵锄芜秽(生地),数株榴火自鲜妍(红花)。
        露滋时滴岩中乳(石膏),雨过长流涧底泉(泽泻)。
        闲草文词成小帙(藁本),静披经传见名贤(使君子)。
        渴呼童子烹新茗(小儿茶),倦倚薰笼炷篆烟(安息香)。
        为多研常讶减(缩砂),窗因懒补半嫌穿(破故纸)。
        欲医衰病求方少(没药),未就残诗得句连(续断)。
        为爱醪千顷碧(空青),频频搔首向遥天(连翘)。”(清·褚人获《坚瓠集》癸集)
        我想,只要略具备中药和古典文学常识的人,读了这首诗,是会感到别有一番情趣的。
        又如唐诗中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仔细推敲,你也会发现这其中竟然也隐藏了四味中药。第一句暗指当归;第二句为白头翁;第三句为人参(儿童不识此人,觉得此人陌生——人生。“人生”与“人参”谐音;也有人把“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解为出生之地,出生之地可以简称“生地”,这正好与中药的“生地”同音同形。揭开这个谜底之后,人们常会恍然大悟,原来中药的名字也可以这样一种写意的方式出现。
        古往今来,最擅长以药作诗的当推宋人陈亚。陈亚是扬州人,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陈亚颇为幽默,被称为“滑稽之雄”。他有一百多首药名诗广为传颂。如“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粑”(《赠祈雨僧》),皆脍炙人口。又如陈亚的药名诗《生查子·闺情》三首:
        其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其二:小院雨余凉,石竹生风砌。罗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其三: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
        显然,这三首《生查子》,深沉婉约,都称得上是绝妙好词。陈亚曾自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这可以说是他对写药名诗的经验总结。
        除了在药物的名称上铆足心思,穴位名也被人编撰成很有特色的诗。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潘朝曦先生精于此道,现摘其穴位诗《赞医道》于此:
        习医虽未到京门,府舍关门竟有成。
        神道已赢众口赞,天池太乙正攀登。
        诗中“京门”指专门的学府,“府舍”此处指家中,“关门”指闭门自学,“神道”借指医术高,“天池”、“太乙”借指医学的高妙境界。这几个都是穴位名称,列于诗中,竟也将作者自学成才的豪情壮志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戏曲中的中医
        戏曲的大量出现,主要在元代。戏曲这种文艺形式大量反映君臣将相,士农工商,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自然少不了医药元素,或许没有专门剧情,但巧妙安排穿插其中的,委实不少,比如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桂枝儿》中的一段: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这一段将14味中药很巧妙的安插于字里行间,读来确实玩味无穷。这14味中药是: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等。
       
    六、小说中的中医
        小说是以描写人物和场景见长的一种文学样式。有些作家也常常会把中医中药用来描写。常言道:人间最苦是相思,此病难用药石医。明清之际的作家周清源,在《西湖二集》第十二卷中,就用了几十味中药名,来描写一位小姐几乎病入膏肓的相思病:
        这小姐生得面如红花,眉如青黛,并不用皂角擦洗,天花粉敷面,黑簇簇的云鬓何首乌,狭窄窄的金莲香白芷,轻盈盈的一捻三棱腰。头上戴几朵颤巍巍的金银花,衣上系一条大黄紫菀的鸳鸯绦,滑石作肌,沉香作体,上有那豆蔻含饴,朱砂表色,正是十七岁当归之年。怎奈得这一位使君子、聪明的远志,隔窗诗句酬和,拨动了一点桃仁之念,禁不住羌活起来……怎知这秀才心性芡实,便就一味麦门冬,急切里做了王不留行,过了百部……看了那写诗句的藁本,心心念念的相思子,好一似蒺藜刺体,全蝎钩身。渐渐的病得川芎,只得背着母亲,暗地里吞乌药丸子。总之,医相思没药,谁人肯传与槟郎……
        这一段里有中药:红花、青黛、皂角、天花粉、何首乌、香白芷、三棱、金银花、大黄、紫菀、滑石、沉香、豆蔻、朱砂、当归、使君子、远志、桃仁、羌活、芡实、麦门冬、王不留行、百部、藁本、相思子、蒺藜、全蝎、川芎、乌药、没药、槟榔,这种描写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用中药名写了一首诗,来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至于《红楼梦》更是涉及相当多的医药知识,有今人特将其中相关部分撷取编撰,写成《红楼医话》,可见医文并见之频繁。
      
      七、书法中的中医
        书法是一种艺术,遣方用药是中医郎中的笔头功夫,颇有才情的杏林才子们,对书法也就有了割舍不了的情感。他们总是喜欢在一切可能逞才的地方“显山露水”,除了以传统文学艺术形式出现之外,甚至在处方之中也会大显身手。
        好的书法,除了流畅遒劲漂亮的字体以外,还要有美妙的书法内容。因此,遣方用药和吟诗弄墨,自然少不了相互渗透。郎中在处方之中,对药物进行巧妙的排列,也能闪现出艺术内容的光芒。比如:
        青陈皮、赤茯苓、紫苏叶、白豆蔻、白茅根、黄菊花、绿豆衣、蓝花菜(鸭跖草)、黑山栀、紫丹参、粉甘草
        这是一剂行气利水,清热解毒的药方,药名五颜六色——红、黄、绿、青、蓝、紫、黑、白、粉——三三排比,煞是好看。处方再配合医家行云流水般的书法,谁拿到了这样的一张处方,都会觉得它是一副绝妙的书法佳作。因此,对老郎中这样诗情画意,诊病也不忘侍弄才情的药方,乖巧的徒弟们常常会暗暗收藏老师处方。这不止是为了学其医理,亦是收藏艺术珍品。
        医药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结晶,自古多有流传,可谓华夏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把中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纯理性的一面彰显得淋漓尽致,中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它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息息相关。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27 08:04
  • 求知 发表于 2008-12-8 08: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理念,而今人却急功近利,把“医德”放在脑后。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wjiank 发表于 2008-12-8 09: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啊。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27 08:04
  • 求知 发表于 2008-12-8 21: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楼 a199433747 的帖子

    可以看中草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基础等。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0-30 09:36
  • 脉脉斜晖 发表于 2008-12-9 0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种表现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姜片 发表于 2009-1-7 15: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楼 求知 的帖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首以显著地位论述了《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突出地强调了作为一位优秀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修养和精辟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为此,该书一一作出了医德与医术的严格要求,成为历代临床医生修养的准绳。
    卷一诸论
    论大医习业第一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论大医精诚第二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浓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
    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 ,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节,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 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患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
    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人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做医生要好好学习一下以上内容。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 TA的每日心情

    3 天前
  • mythomas 发表于 2009-7-2 11: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各位大侠!!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 TA的每日心情

    2022-3-10 23:08
  •  楼主| yaofohhnn 发表于 2009-9-17 0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谚语中的中医药文化http://www.satcm.gov.cn/tsfw/zywh/20090902/105055.shtml

    医学谚语,大都具有哲理清晰、医理确实、思路明快、诗意芬芳的特点,不仅能使人有知识的获取,而且能给人以美妙的享受,寥寥数语就可以把人带入充满乐趣的医药文化境界中去。为了表现其自我的价值,谚语运用和调动了各种修辞手法。生动的比喻,是谚语中运用得最典型的手法之一:“刀越磨越快,脑越用越灵”,以磨刀的运动喻用脑的学问;“打铁还要亲兄弟,知冷知热是夫妻”,以打铁需要的密切配合,喻夫妻间的和谐关系;艺术的夸张,是谚语中运用得最亮眼的手法之一:“一天一口酒,能活九十九”,把酒对益寿的作用上升到九极之数;“唾沫一口,价值千斗”,把人们不经意的唾液夸大到千斗之价。其他诸如形象的借代、亲切的拟人、逼真的摹状、鲜明的对比、巧妙的对偶、趣味的回环等手法,都在谚语中被普遍运用。物理已成,则以物喻人;事理有说,则以事援人。一些本来枯涩难解的问题,立时就被谚语的无限魅力软化了。难怪有人赞誉说:“好的医学谚语是科学的诗、防病的药。”
        事物的两面性规律是无法逾越的,伴随着谚语特殊表达效果而来的,是它的“水分”问题和如何处理好这些水分与医学学术的关系问题。“四季不离蒜,不用去医院”、“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等,强调的都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不能把大蒜、萝卜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石榴止肚痛,简单又易行”、“生姜拌蜜,咳嗽可医”,说的是石榴、生姜、蜂蜜作用的一个侧面和与它们功能相对应的那些腹痛、咳嗽,既不是腹痛、咳嗽治疗的唯一方法,也不是这些药食兼用之物功能的全部。谚语的泛指性,与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治疗思想,是颇有距离的,不能用纯医学的观点去看待它、理解它、应用它。换句话说,医学谚语不能与医学科学打等号。另外,谚语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大量古代谚语的指向,都是以黄河流域的时序和节令为基点的。譬如“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割了当柴烧”、“正月二月三月间,荠菜可以当灵丹”的说法,如放在湖广地区,时段上可能要提早一个月左右;要放在华北地区,可能就得推迟一个月左右;如放在东北地区,可能就更要向后推迟了。
        谚语属于俗文化的范畴,部分谚语不可避免地会显露出随意流俗、言之失当的现象,有些甚至是在传达着完全错误的信息,出现与医学理论无法接通的鸿沟。“饭后一支烟,胜似活神仙”、“妈妈嘴馋吃兔肉,孩子患病长兔唇”、“脚踏一星,能管千兵”等,显然都是受到古代历史、科学条件的限制,认识论局限的产物。对于这样的谚语,一般不要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应采用扶正纠偏的原则,取其合理内核,纠正其不科学的因素,运用科学知识,对其加以改造或重塑,使其获得新的生命而被继续使用。既要讲清其谬误所在,引人走出误区,又要拨乱反正,就地改造,‘借题’创出科学的新谣谚来。”(张中义《谣谚新解见卓识》)于是,就有了“饭后一支烟,难做活神仙”、“孩子兔唇不兔唇,无关妈妈吃兔肉”、“脚踏一星,难管千兵”等这类由旧谚语脱胎、改造而来的新谚语的诞生。当然,对于那些反映封建没落思想、与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完全相左的谚语,是要毫不吝惜剔除的。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进程,也必将催化、创造出能够反映新的生产力与与生产关系、反映人们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的崭新谚语来:“昔日小米养红军,今日小米健身心”、“甘蔗甜又甜,清热又消炎”、“筷子一转,成千上万”等,显然都是新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留给后人创新、整理的机遇。这种不断发生着的以继承、发展、破旧、立新为特点的新旧谚语的融会运动,在接受社会洗礼和自我完善中时时发生着嬗变,最终形成了其经久不衰的定格。
        《古谣谚·序》中说:“欲探风雅之奥者,不妨先向谣谚之途。”作为我国世代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的经验结晶,医学谚语中的大部分内容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莫大的贡献。尽管科学发展到了今天,大量谚语中所包含的经验之谈对防病治病仍不失为有效的方法,继续被人民大众所广泛采用,充分证明了谚语所特有的人民性、实用性、科学性、延续性和生命力。中医文化的研究工作,应把对医药卫生谚语的挖掘、整理、甄别包含在内,使这些土生土长反映民间医学的谚语,成为医学科学的补充,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科学的一部分,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wkeke 发表于 2009-9-17 08: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啊。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wkeke 发表于 2009-9-17 08: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
    2、请认真发帖,禁止回复纯表情,纯数字等无意义的内容!
    3、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