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负荷“超载”,谁来关心他们
发布日期:2011-08-19 来源:健康报
8月8日,中国医师协会在北京公布了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结果。此次调研覆盖了北京、河北、山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医师,共发放调查问卷5683份,有效回收率为65.18%。调查显示,有48.51%的医师对当前执业环境不满意,而满意的比例仅为19.02%。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查问卷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请医师们敞开心扉、直抒胸臆,表达对目前我国医疗体制的看法和建议。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很多医师在这个开放性的题目中都踊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一、工作压力大
“一线医师的工作强度有多大?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在70~90小时,是常人的两倍!看门诊时,如果医师仔细认真看,一名患者至少需要20~30分钟,实际一天也就能看16~20名患者。但现实是,我们一上午的门诊至少要看30~40名患者,怎么保证质量?为让患者满意,我们只好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提高,医院的门诊量每天都在攀升,医护人员超负荷严重,加之值班、双休日门诊等,我们总是觉得喘不过气来。”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被各种各样的工作塞满,周末与我们无缘,年假更是从未休过,都无偿奉献给了患者。然而,患者却从不体恤我们,动不动还来个‘医闹’。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保障不了,还如何安心看病?”
二、职业认同低
“医师的付出没有相应的回报。医师的技术不值钱。同为高级知识分子,同样是脑力劳动者,甚至我们还承担着更大的职业风险,为什么医师会如此不值钱?”
“培养年轻医师周期拉长,本科5年后还需轮转3年。本来医师的准入门槛高是好事,但也衍生出来很多问题。看着曾经的同学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我们还在原地踏步,这让医师流失现象日趋严重。甚至很多了解内情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进入这样一个领域。”
“社会对医务人员有偏见,用得着我们时就是‘天使’,用不着时就是‘白狼’。在社会公开场合,有同行不敢轻言自己是医师。”
“媒体舆论对医师负面报道太多,认可的太少,对医疗行业普遍不信任,影响到我们与患者、与社会的交流。”
三、后顾之忧多
“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积极性,希望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给予解决。医务人员不是神,他们的婚姻、家庭,乃至精神状态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从法律和道德上,救死扶伤不能谈钱;而在行政管理中,却要求医师多挣钱才能多拿奖金。医师首先也是人,是需要吃喝穿住、需要养活家庭老人孩子的社会人。生活于这个社会,就必然需要金钱的支撑。面对如此悖论,我们的空间在哪里?”
“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医师的平均收入远不如教师。医院基本上自负盈亏,我们拿的钱换不来房子和安定的生活。”
“医务人员社会地位低,低到在婚恋节目中,男大夫几乎无人问津。”
以上是记者从部分调查问卷中摘录的医师们的留言,留言内容多集中反映在执业环境、收入、医患纠纷等问题上。另外,很多医师还谈到政府鼓励医生到基层、社区及农村工作,这对普及全民的医疗健康保障是有利的,但医师的福利、待遇及培养机制却缺乏相关的配套机制。
此次调查显示,有30.65%的医师表示在制订管理制度的时候,医院管理者没有顾及医务人员的权益。中国医师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医师们的心声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响应和支持,但也希望政策制定者能注意到医师们的感受,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医师的执业环境。这样才能让从事高尚事业的医师们放心地为患者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