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是指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的肠杆科细菌:(1)对至少1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厄他培南、多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2)能够产生碳青霉烯酶;(3)天然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细菌,需参考除亚胺培南外的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后进行鉴定。近年来,由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检出率不断上升。
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碳青霉烯酶生产
孔道蛋白表达降低
增加外排泵作用
三、CRE感染治疗的策略
(一)多药联合策略
1.对某种β-内酰胺类敏感(根据敏感性试验),推荐:基础方案:(首选)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或美罗培南/法硼巴坦;优选:美罗培南或头孢他啶或氨曲南,联合以下2种药物:多黏菌素,替加环素,氨基糖苷或磷霉素。
2.对所有β-内酰胺类耐药(含美罗培南MIC>8mg/L的菌株)或至少对2种药物敏感(包括多黏菌素),推荐:基础方案:多黏菌素,联合以下药物:替加环素,氨基糖苷类(具有高肾毒性)或磷霉素。
3.对所有β-内酰胺类和多黏菌素耐药但至少对2种药物敏感,推荐:基础方案:替加环素或氨基糖苷类,联合以下药物:替加环素或氨基糖苷类、磷霉素。
4.耐药或仅1种抗菌药物敏感:美罗培南联合厄他培南或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或联合其他任何具有活性药物。若有在研显示有效的药物,可考虑使用;可在体外验证联合方案是否具有协同作用。
不同耐药基因可选择的联合方案
耐药菌 | 联合方案 | 优点 |
产KPC酶的CRE | 双碳青霉烯联合方案(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 具有协同杀菌作用,显著降低细菌载量、24 h协同杀菌活性达87.5% |
三联方案(多黏菌素+双碳青霉烯) | 具有协同杀菌作用,显著降低细菌载量、24 h协同杀菌活性达100% |
三联方案(多黏菌素+美罗培南+利福平) | 联合抑菌指数(FICI)显示有较好的协同杀菌效应 |
产NDM酶的CRE菌株 | 双碳青霉烯联合方案(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 显著减少细菌载量>5log2倍,同时显著降低联合方案MIC |
磷霉素-多黏菌素 | 协同和杀菌双重效应 |
利福平-美罗培南-多黏菌素 | 协同和杀菌双重效应 |
产VIM酶的CRE菌株 | 双碳青霉烯联合方案(美罗培南+多尼培南) | 表现出协同和杀菌效应(减少细菌载量>3log2倍) |
磷霉素-美罗培南-多黏菌素 | 协同和杀菌双重效应 |
利福平-美罗培南-多黏菌素 | 协同和杀菌双重效应 |
产OXA酶的CRE菌株 | 双碳青霉烯联合方案(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 表现出协同效应(减少细菌载量>2log2倍) |
注:KPC: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CR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NDM: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VIM:Verona整合子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OXA:苯唑西林水解酶,MIC:最低抑菌浓度
(二)粪便菌群移植
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被广泛运用于治疗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
粪便移植的流程包括:供应者的选择、粪便的处理、粪便移植途径的选择对于粪便移植的途径,传统的是通过鼻胃管、内镜或是灌肠,可能造成穿孔、出血等不良反应,而使用胶囊能减少粪便移植菌群被胃酸消化、不易穿孔,且更为美观,患者更易接受。虽然粪便菌群移植可能对清除CRE定植有效,但其机制与不良事件发生(如腹泻、再发难治性感染、死亡等)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CRE感染和定植的危险因素
CRE主要定植部位包括下消化道、口咽、皮肤和泌尿道,许多研究均证实积极监测耐药菌定植在控制其暴发流行中的重要性。目前,美国CDC及欧洲临床微生物协会推荐首选的筛查部位是肠道来源样本(包括粪便与直肠拭子)。对CRE肠道定植患者进行早期快速识别,是监测并预防CRE在院内流行和播散的重要措施。而在血液肿瘤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及危重症患者等高危人群中,肠道CRE定植比例显著增加。研究显示,血液肿瘤患者肠道CRE定植率为8.8%,骨髓移植患者的直肠拭子CRE分离率高达11.4%~41.8%,而危重症患者的CRE肠道定植率为6.8%~45.4%。CRE肠道定植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暴露和入住ICU,病房之间的转运,住院时间延长,以及与CRE定植患者同一病房。
CRE感染通常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但也有极少数病例发生于社区。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2)入住ICU;(3)接受过侵入性检查或治疗;(4)近期接受过手术治疗;(5)血液肿瘤等免疫力低下患者;(6)严重的基础疾病;(7)应用过多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及碳青霉烯类);(8)CRE的定植等。值得注意的是,人群肠道CRE定植与感染的关系尤为密切,其中危重症患者定植继发感染比例可高达29%。因此,肠道CRE定植是危重症及血液肿瘤等患者继发感染的重要高危因素。
五、CRE医院感染防控
CRE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传播方式主要为接触传播,故基本的防控措施还是手卫生和接触隔离。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要依据CRE在该地区或医疗机构的检出水平高低,同时需与抗菌药物临床管理相结合共同阻止CRE在院内播散。
1. 主动监测并及时隔离:入住ICU的高危患者,如老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应采集气道分泌物、直肠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常规或者快速诊断方法,筛查是否携带CRE,如携带则应尽快隔离。
2. 实验室尽早报告:实验室应针对CRE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一旦发现,早期电话报告临床及感染管理部门,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并进行跟踪随访。
3. 加强接触隔离措施落实:对于所有定植或感染该菌的患者均应进行接触隔离,包括尽量单间隔离、门口悬挂隔离标识、减少设备共用、个人防护等,接触不同患者应更换防护用品。为避免引起交叉传播,尽量避免感染者进行转院,并减少外出;如需外出检查,应做好相应的接触隔离措施。
4. 严格的手卫生:应提供充足及规范的手卫生硬件设施,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并及时反馈,不断持续改进。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暴露时应佩戴手套,不同患者间应更换手套同时进行手卫生。
5.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定植或感染CRE患者,应增加环境清洁消毒的频次,建议至少每天3次,清洁用具应规范复用。对于床单元终末消毒,建议采用过氧化氢消毒机等终末消毒设备;每季度监测ICU环境物体清洁消毒效果。
6. 去定植:主动筛查发现CRE定植患者,目前无明确循证依据证明何种去定植方法有效。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定植部位选择性采取去定植措施,例如抗菌药物、噬菌体和粪菌移植等方式。
7. 规范的抗菌药物应用: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包括选用时机、品种和疗程等,尽量减少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