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支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又比病毒大的微小生物,它是最小的能独立生活的原核生物,但又具有某些细菌的特性。
支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MP)、生殖道支原体等,其中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人类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也是呼吸道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原因。它导致的疾病与一般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从症状上难以鉴别,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清除反复感染并在肺泡上皮细胞潜伏增殖的MP,切断MP引起的肺部及整个机体的炎症反应,疗效确切。因此在MP流行期,可将大环内酯类药物作为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人群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有显著提高的趋势。
临床表现
MP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亦可伴发多器官损害(包括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甚至直接以肺外表现起病,而仅有轻微肺部体征。呼吸道受累除肺炎外,还可以支气管炎、气管炎、咽炎、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X线表现为肺门阴影增浓,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改变,亦可见肺不张,偶见胸腔积液。神经系统受累以肺炎支原体脑炎最常见,随病变程度及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人可出现高热、脑膜刺激症状、惊厥、偏瘫及精神行为异常。泌尿系统受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心血管受累可并发心肌炎、心包炎、心肌酶谱增高。其他系统受累可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肝功能损害、血或尿淀粉酶升高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导致40岁以下人群、特别是少年儿童发生非典型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不同年龄段MP抗体阳性率不同。在广东佛山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共采集了在2005年7月-2006年6月间发病的1482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血清,检测其Mp-IgM抗体。结果发现0~1岁抗体检出率最低,为5.58%;7~14岁最高,达29.53%;而14岁以上又有所下降,为13.45%。由此可见,MP是导致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季节分布与流行周期
人群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每隔3~4年可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2~6年发生一次世界性流行,流行期间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30%以上,非流行年为10%~20%。日本神奈川县从1976年开始在儿科非典型肺炎病例中采集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开展肺炎支原体检测。截至1994年的数据显示,该地区在1984年发生了一次较为严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非典型肺炎病例中的支原体分离率达到了50%;每隔4年有一次小规模的流行,分离率在20%~30%之间;而在非流行年份分离率不到15%。
由于各地气候、环境不同,支原体发病高峰有明显季节差异。国内有学者报告安徽地区MP冬春季感染率高;广州、深圳地区MP感染秋冬季流行;北京地区11~12月MP感染率高。
各地MP流行年份也有所不同。青岛1997年和2000年为流行年,上海2002年10月至2003年6月有支原体感染流行,深圳市2004年冬季到2005年秋季曾发生支原体感染流行,持续时间长达1年,其与文献报告的MP肺炎流行时间长、间歇性长时间播散、可持续1年的特点一致。
人群流行状况
鲜有在一般人群中开展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调查的研究。1996-1997年有学者曾在芬兰赫尔辛基地区的健康城市人群中采集血清进行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水平检测,共计调查742人,最小年龄7个月,最大超过65岁。结果发现2~4岁组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呈现急剧上升,在15~19岁组达到最高(60%),此后的年龄组又降至40%左右。该结果再次证实少年儿童比中老年人群更易感染肺炎支原体。
MP导致的肺炎在肺炎病原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美国1995年有200万MP肺炎,占住院肺炎4%~44%;马来西亚MP肺炎约占门诊小儿肺炎20%~40%,占住院小儿肺炎10%~20%。
在我国,不同研究也发现,无论住院患者、门诊患者,MP抗体检出率均达到一定比例,且不容忽视。如在广州住院患儿中,Mp-IgM抗体检出率为22.3%;在深圳因呼吸道感染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中,检出率15.79%;深圳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抗体总检出率为43.1%;上海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在高峰年检出率为20.5%~2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