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讨论 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32岁,身高:174cm,体重:61kg。因“胸闷、胸痛4天余,加重2天”于2016年12月29日入院。2016-12-26夜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干咳,伴轻度胸部隐痛、胸闷,无恶心、呕吐、咯血,无眩晕等,平卧时症状加重。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咳嗽症状有所缓解,仍不能平卧。2016-12-28患者胸痛症状加重,疼痛位于前胸部,未向其他部位放射,伴发热、胸闷、呼吸困难。2016-12-29我院门诊行心脏彩超示:1、主动脉无冠窦窦瘤破裂可能;2、左房左室扩大;3、肺动脉扩张;4、心动过速。为求进一步治疗,以“主动脉无冠窦窦瘤破裂”收入心胸外科。起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体力、体重、大小便均可。自诉幼时体检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因经济原因未予治疗。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8.5℃,P 115次/分,R 18次/分,Bp 120/ 80mmHg。 心前区可见抬举样搏动,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cm,搏动范围正常,心前区可触及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心相对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115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4/6双期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收缩期杂音,P2亢进。双肺未闻及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Murphy征(-)。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2016-12-29我院行心脏彩超示:1、主动脉无冠窦窦瘤破裂可能;2、左房左室扩大;3、肺动脉扩张;4、心动过速。入院诊断:1、先天性心脏病 1.1主动脉窦瘤破裂? 1.2室间隔缺损。 入院后查血常规、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心脏彩超等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初始予以苯唑西林 2g vdq6h联合阿米卡星 0.8g vdqd抗感染治疗,第4天血培养结果回报提示:缓症链球菌 检出,青霉素、红霉素、利奈唑胺、氨苄西林、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敏感;喹奴普汀/达福普汀 中介;四环素 耐药,考虑初始方案使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遂沿用。第12天复查感染指标及心脏彩超,治疗效果不佳,停用阿米卡星,更换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 vd q8h。第21天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发热,第23天调整抗感染方案为苯唑西林 2g vd q4h联合美罗培南 1g vd q8h。治疗效果不佳,第27天请相关临床科室会诊,调整方案为美罗培南 1g vd q8h+克林霉素 0.6g vd q12h+左氧氟沙星 0.5g vd qd,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各项感染指标逐渐好转。第37天停用美罗培南,更换为头孢哌酮舒巴坦 3g vd q12h。此后患者进一步好转,体温及各项指标正常1月后于2017-03-07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Bentall术(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术前1h予以万古霉素 0.5g vd预防用药,术后予以万古霉素 0.5g vd q6h联合美罗培南 0.5g vd q8h,之后更换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出院后继续予以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术后第3天开始予以华法林,期间多次根据INR调整华法林用量,并于2017-04-01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型检测,结果为“CYP2C9*1/*1(*2CC/*3AA) + VKORC1 -1639 AA”,根据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的公式,计算得出该患者的华法林周剂量为28mg/周。出院带药华法林 2.5mg po qn。 二、讨论问题: 问题一:针对该药敏结果如何制定后续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问题二:2017-01-09和2017-01-20两次调整抗感染方案如何评价? 问题三:评价会诊抗感染方案的调整。 问题四:评价术后抗感染治疗方案。(重点:1、术前预防选用万古霉素如何评价;2、该患者术后抗感染疗程) 问题五:该患者基因检测得出的华法林周剂量为28mg,为何实际应用过程中会有这么大的差别?(重点:1、该患者使用华法林的目的;2、该患者华法林的用药疗程;3、华法林的作用机制;4、药物影响华法林疗效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