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Hypertension:血压昼夜节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6-03-08 来源:医脉通
深杓型血压 预后价值
近日,一项发表于《Hypertension》的大型meta分析(ABC-H)证实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降低的预测效果,同时还发现了深杓型及反杓型血压的有害影响。分析提供了用于预测心血管死亡与发病风险的动态血压监测指标。[Hypertension 2016 Feb 22]
来自巴西里约联邦大学的主要作者Gil Salles表示,动态血压监测不仅能够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还能优化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所以临床实践中应尽可能采用这种监测方式。
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Connie Cheng未参与此项研究。她认为,部分研究结论是人们早就知道的,但它们真的能用于临床吗?她不敢保证。以往的研究结论多存在不一致性,而且也没有综合性评估昼夜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研究概要
为此,研究者分析了17312例高血压患者的数据,计算了受试者收缩压夜昼比(SBP-NDR),并将其分为传统杓型/非杓型组和4个杓型亚组:深杓型(SBP-NDR <0.8)、浅杓型(reduced dippers,SBP-NDR >0.9且<1.0)、反杓型(SBP-NDR >0.10)与正常杓型(SBP-NDR >0.8且<0.9)。
主要结局是全部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CVE),研究也记录了受试者的冠脉事件、卒中、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最终共统计1769例CVE。
受试者平均24小时收缩压在131~140 mmHg之间,收缩压夜昼比在0.88~0.93之间。无论校正或不校正24小时收缩压,收缩压夜昼比均可预示不良结局。SBP-NDR标准差增加1个单位时,冠脉事件与卒中的校正危害比为1.12,整体CVE为1.15,心血管死亡为1.23。
校正24小时收缩压后,非杓型血压可预测全部不良结局(除冠脉事件以外)。
反杓型血压(睡眠期间血压升高)患者的预后最差。浅杓型血压患者的整体心血管事件校正风险升高27%(P<.05)。
来自比利时的meta分析发现,非杓型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是由反杓型血压引起的,而浅杓型血压不会增加额外风险。Salles等认为这一结论不完全正确,尽管大多数风险与反杓型血压有关,但浅杓型血压患者的风险较正常杓型组也升高了27%,这表明浅杓型血压并不是一种“良性”血压模式。
深杓型血压
不同学者对深杓型血压的理解也有差异。比利时meta分析表明深杓型血压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但一项日本队列研究显示该血压模式与未来卒中事件有关。
ABC-H研究中深杓型血压患者的CVE、冠脉事件与卒中风险无明显升高,且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较正常杓型组略有降低。Meta回归分析发现,基线时的降压治疗能够明显改变深杓型血压的作用(P<.001)。若患者接受治疗,则深杓型血压不增加风险,甚至降低CVE风险(HR 0.72);但在未治疗患者中,深杓型血压可升高整体CVE风险(HR 1.92),与反杓型血压风险(HR 1.8)相似。作者推测,该现象可能与深杓型血压患者的体位性高血压、清除血压飙升、血压变异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作者表示,该meta分析的样本量比前两项研究高出4到5倍,因此他们的风险预测结果会更加精确。
医脉通编译自:Impaired Nocturnal BP Dipping Holds Prognostic Value, Regardless of 24-Hour BPs. Medscape. March 07, 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