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庆敏2016-09-13 来源:健康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结缘信息化的浙大一院,是我国医院探索信息化建设的先锋,目前正整体推进二次升级换代。就在全院火热行动之下,药学部的信息化改造表现抢眼,不少做法走在全国同行前列。2016年7月底,健康界面对面听他们讲述“三板斧”。
药品调剂信息化 2016年,浙大一院的“全信息化门诊药房智能配发系统”落地实施,背后是药学部卢晓阳、王临润两位主任及门诊药房团队历经数月的调研和开发。同时,他们将这一结果归因于“王伟林院长、顾国煜书记、裘云庆副院长的推动”。事实表明,这并非客套话。 过去几年,浙大一院管理者向“信息化建设”投入注意力和资金,换来医患均感便捷的体验。其中,促使药学部工作最大变化的莫过于“全信息化门诊药房智能配发系统”。 卢晓阳和门诊药房负责人沈陶冶告诉健康界,该系统集智能排号、HIS信号接收匹配、智能传送、缓存提示、处方审核“五大创新”于一体,是一个全信息化、全智能化的药房配发系统。它的优势很明显,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重构空间、优化流程,合理统筹人力资源,显著提升工作质效,改善服务品质和就医体验。 “这个系统融入管理、技术和人文3个元素,是全新的现代药房模式,可以解决类似浙大一院门诊药房空间狭小、工作繁忙等难题。”卢晓阳将系统喻为“利器”。 备受赞誉的“全信息化门诊药房智能配发系统”,到底激起哪些改善? 卢晓阳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首先,该系统在药房整体设计方面,科学地规划了传送轨道布局,以及药柜和缓存架组合,同时结合“一药一位”理念,实现新库区整合和工作空间优化。 其次,在配发流程上,实现“手工模式”向“智能配发模式”转变。 具体流程是: 第一步,智能审方系统审核处方,随后智能登记平台进行处方与员工信息匹配,快速打印药品调配单(调配单除了显示药品调配的基础信息,还有药品定位信息,药师可轻松根据定位寻找药品);第二步:药品调剂结束,直接放置于AB传送带,智能传送带的感应器会自动将药筐传送到规定前台窗口;第三步,前台药师使用插卡读取患者就医信息,对应处方所在药筐立刻亮灯,方便药师寻找;第四步,确认处方的同时,用药指导单直接跟随打印,药师通过用药指导单对应药品,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各岗位员工的身份信息均记录在系统内,便于管理者快速、准确溯源追踪。 “全程高质效管理,做到患者分流、处方科学分配、药框智能匹对、药品快速传送、药品准确发放、合理用药指导等。”卢晓阳提供的资料中,如此评价新配发流程。 再者,该系统还改善了医患双方的体验。比如,得益于智能排队系统的实施和改变传统LED屏,患者取药的“排队人数不会超过15人”;至于药师的工作变化,卢晓阳等人曾做一个有趣的总结:以前是“调配靠脑,送药靠跑,找筐靠翻 ”的蓝领模式,现在是“调配不用靠脑记、送药不再自己跑、找框直接看亮灯、审核通过指导单”的白领模式。 药学服务信息化 环顾国内医院,浙大一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受重视程度较高。 2005年,该院成为全国首批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之一,目前配有临床药师25名,平均每百床1名临床药师,覆盖所有用药复杂的科室。信息化怎么助力他们的日常工作? “配合多学科合作诊疗需求,率先在国内建立电子药历信息化平台。”卢晓阳直陈。 她还告诉健康界,建立该平台的原因在于,以前临床药师文书(药历、病例讨论等)仅作为临床药师内部记录,“医生不知道,护士不理解”,三者之间并未形成协作。亟待探索一种医生、护士、药师共同使用的信息平台,真正实现协同。 在卢晓阳看来,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临床药师电子信息平台,建立在电子病历平台上具备3个显而易见的功能和意义:一是实现医药护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以及基于信息平台的多方合作;二是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全流程化,包括入院评估、用药医嘱整合、住院监护、转科指导、出院用药交待等;三是药学监护分级管理和质量控制,类似护理的分级管理,实现药学监护信息化分级管理。 据临床药师组组长ICU临床药师姜赛平介绍,该平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全程跟踪病人用药,病人入院时就对其进行初始用药评估。“我们有一张专门的表,评估病人的用药依从性,除此之外,还有一张连续性用药协调表,主要用于整合病人在院前的用药情况。我们会把这些情况汇总给医生,便于医生对病人进行用药评估。”姜赛平告诉健康界。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健康界了解到,接下来,浙大一院药学部围绕“药学服务信息化”的攻坚之处定位于,开发特殊患者(肾功能不全)药学监护信息模块,以及开发特殊药物(万古霉素、华法林)药学监护信息模块,争取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临床药学服务接轨。 由于该院在药学服务信息化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得以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的委托,牵头制定《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电子药历的指导意见》,目前正向前推进。 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信息化 业内人士知道,2016年2月,浙大一院的一个动作传遍国内医疗界——组建“浙一互联网医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药学部应为此跟进哪些服务。 其实,在筹建互联网医院期间,副院长裘云庆、卢晓阳就带领团队探索相应的药品调配和服务新模式。目前,该互联网医院的药品调配包括3种方式:一是患者来医院自取;二是云药房物流配送——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成立浙一互联网医院药品配送中心;三是云药店覆盖多点、多区域药店,现已与63家药店合作,辐射杭州、湖州、丽水等6城。 至于患者到线下医院就诊能享有的药学服务,互联网医院也照样提供。具体方式为,药学部开通在线药学门诊,药师与患者的沟通途径包括视频交互、图文交互、语音交互。另外,他们还在线开展慢病用药随访、药学资讯、健康宣教、用药知识库开发等服务。 同样地,互联网医院也设处方审核平台。 据卢晓阳透露,此事的最新进展是,药学部将药师审方需求相继提供给开发人员,目前已完成的互联网医院药师审方功能主要有3项:其一,基本审核功能;其二,新增“药师排班”和“审核统计”两项功能的版本正在开发;其三,手机端和PC端同步。 环顾全球,建立标准似乎是各行业先行者一项与生俱来的责任,浙大一院也不例外。他们正与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携手,推进并建立处方审核操作标准。据卢晓阳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7月,该团队已完成处方审核操作规范的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