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75岁,因寒战、发热5天入院。患者曾接受头孢呋辛治疗4天无效,发热前有左下肢皮肤外伤,有糖尿病史20年。查体:体温39.1℃,左下肢局部皮肤破损、红肿,少量渗出。心率90次/分,律齐,两肺未闻罗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5×109/L,中性粒细胞91%;血肌酐100μmol/L;胸部X线检查未见渗出病变。入院后第3天血培养报告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磷霉素、利奈唑胺敏感。 |
诊断 MRSA血流感染。 |
治疗方案 ①诊断:MRSA血流感染。诊断依据有:急起发热,有皮肤外伤史,血培养MRSA生长。②治疗考虑:患者为老年人,有糖尿病史,已发热1周余,MRSA诊断明确,应尽快采用有效的抗菌治疗方案,以防止迁徙病灶出现。鉴于患者高龄,需尽可能避免使用对脏器毒性大的药物,特别是肾毒性药物。③抗菌治疗方案有二,方案一为万古霉素0.5g或去甲万古霉素0.4g,q8h静滴,合用磷霉素6g,q12h静滴;方案二为利奈唑胺0.6g,q12h静滴。 |
抗菌治疗方案分析 该患者为重症感染,方案一为治疗MRSA严重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案,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为首选药物。因该患者为老年男性,故万古霉素减量至1.5g/d,并合用磷霉素。用此方案时应注意万古霉素的肾、耳毒性,定期复查尿常规(注意尿蛋白及红细胞情况)和肾功能。应监测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磷霉素应缓慢静脉滴注。方案二使用的是治疗MRSA感染的新药利奈唑胺,不需作剂量调整,但疗程不宜超过2周,须定期复查血常规,注意血小板计数。对重症老年患者我们不考虑用复方新诺明等药物。 |
有据――重视MRSA检测 |
近年来,全球对MRSA的检出率均逐年升高。20世纪80年代,我国MRSA的检出率为5%~24%,90年代上升至35%~60%,21世纪以来为50%~70%。目前,全球MRSA的检出率排名各种细菌前列。 |
鉴于此,MRSA检测在临床意义重大。因为明确是否为MRSA,对临床抗菌药的选择至关重要。如金葡菌对甲氧西林敏感则有许多抗菌药可用,其中首选药物为苯唑西林,也可选用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等。如为MRSA,则可供选用的抗菌药有限。 |
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临床标本中分离的MRSA均为感染的真正病原菌,也可能为患者使用抗菌药后的菌群交替,也可能是携带菌。医师应根据是否有感染症状、体征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如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胸部X线检查等确定MRSA是否为致病菌。 |
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重视检测是否有MRSA,还应该重视对MRSA对糖肽类敏感性进行检测。 |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MRSA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菌药也出现了耐药或敏感性下降的现象,而临床微生物室使用的纸片扩散法不能检测出万古霉素中介(VISA)及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hVISA)的MRSA。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自2009年起,推荐使用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来确定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 |
有理――合理选择抗MRSA药物 |
糖肽类 |
糖肽类药物为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以往认为万古霉素存在明显的耳肾毒性,但目前使用的药物纯度提高,毒性下降,临床应用增多。 |
近年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细菌对这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问题。MRSA对糖肽类敏感性下降表现为:①MIC漂移,是指不同时期分离的金葡菌虽然仍在万古霉素敏感范围内,但其MIC出现逐渐上升的现象;②对万古霉素耐药,包括万古霉素耐药(VRSA)、万古霉素中介(VISA)及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hVISA)。 |
近期我国14个城市分离的315株MRSA中,hVISA的发生率为9.5%,这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
利奈唑胺 |
利奈唑胺为一类新抗菌药恶唑烷酮类的第1个品种。该药对M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均具良好抗菌作用。 |
该药在体内分布广泛,消除半衰期为4.5~5.5小时,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头痛、失眠、皮疹、血小板减少等。常用给药方案为600mg每日2次静滴。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不需剂量调整。 |
其他 |
在国际上,已上市的治疗MRSA及万古霉素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新抗菌药有替加环素(tigecycline)、达托霉素(daptomycin)等,目前国内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这两个药物的注册临床试验。 |
重要提示 |
在临床上,对MRSA轻中度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夫西地酸、复方新诺明等;治疗MRSA重症感染的宜选药物为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也为可选药物;严重感染者可合用磷霉素或利福平,如病情确实需要,少数情况下也可联合氨基糖苷类短期应用,但必须严密观察,防止出现肾、耳毒性。对此类患者不宜选用任何β内酰胺类药物。 |
另外,当万古霉素确有指征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时,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调整剂量及给药间隔。 |
万古霉素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属妊娠期B类用药,妊娠期患者应在有明确指征时慎用。儿童患者需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应用,以避免出现肾耳毒性。此外,应尽可能避免将万古霉素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