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二级预防:“双抗”为重头戏
|
| 文 何洲(广东工业大学医院主治医师) | |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5岁,近期反复发作短阵性头晕(眩晕),无恶心、呕吐、头痛、视物不清、肢体感觉或活动障碍,眩晕与活动(包括颈部活动)无关,有餐后发作(与低血糖无关)和静息状态下发作,短阵发作后可缓解,后遗“头蒙感”,没有其他后遗症状体征。既往体健,检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活血化瘀治疗后,“头蒙感”恢复缓慢。
辅助检查:超声提示:右锁骨下动脉起始不均质斑块形成,左颈总动脉部不均质斑块形成,右侧颈动脉系统未见异常。左侧锁骨下动脉系统未见异常。头部MRI和CT均提示双侧半卵圆区腔隙性脑梗死,大脑萎缩。
初步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注意鉴别四种疾病
多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症状比较典型,联合辅助检查,通常能明确诊断。但部分症状不典型患者须做好鉴别诊断:①癫痫:癫痫也表现为发作性的脑功能障碍,是脑部神经细胞异常过度放电所造成的。部分类型的发作表现与TIA极为相似,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由医生做出判断。②偏头痛先兆:偏头痛是一种以发作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部分患者发作前可以出现视物模糊,看东西成双影,或偏身麻木等先兆表现,随后出现头痛。有时,先兆表现可以单独发作。③低血糖:常见于服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人,多数情况下会伴有心慌、手抖、出汗、疲软、和饥饿感觉。进食或饮用糖水后症状迅速改善。④多发性硬化: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病变多发,常有多次的复发和缓解。多见于青壮年人,女性较多。我国除部分寒冷地区外,本病比较少见。本病需要做脑部、脊髓核磁共振以及脑脊液检查等进行鉴别。
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抗凝
有研究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约有1/2~3/4患者在3年内发展为脑梗死,经过治疗可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终止发作,或发作减少者占79.6%,不治疗自动停止发作者仅占20.38%。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当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整血液的高凝状态,控制和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终止和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或推迟脑梗死的发生。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此类药物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常用肠溶阿斯匹林,50~100mg,每日1次;双嘧达莫50~100mg,每日3次。
2.抗凝治疗:若患者发作频繁,用其他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疗。常用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等。如肝素可用超小剂量1500~2000μ加5%~10%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必要时可重复应用,疗程间隔时间为1周,但在应用期间,要注意出血并发症。藻酸双脂钠是一种新型类肝素类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相关抗原降低,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抗凝,溶栓,降脂降粘的作用。可口服或静滴,口服50~100mg,1日3次;静滴2~4mg加10%葡萄糖500mL,20~30滴/分,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3.扩溶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浆具有扩溶、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mL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4.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一定作用,可选用。
脑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证实有颅内动脉狭窄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