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榜样在身边
“任何时候也不要怠慢我的病人”——记肝胆外科大师吴孟超
本报记者 王雪飞 通讯员 张 鹏 肖 鑫 李晋宇
2011年04月25日10:23 来源:健康报网
4月19日上午,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门诊候诊区坐满了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是肝癌等疑难重症患者及其家属。这时,正在那间宽敞明亮的诊室里为患者看病的,便是肝胆外科大师吴孟超院士。
眼前的吴老,还是记者6年前采访时见过的那个吴老:满头银发依然纹丝不乱,精神依然矍铄,笑起来依然唇红齿白。除了听力稍逊以外,岁月之神似乎已然把他忘在了脑后。
从8时至12时,吴孟超一共看了11位病人,询问病史、查体、阅片,亲自带患者到旁边的B超室,亲自操作仪器为患者仔细检查,到最后下医嘱,每位患者平均用时二三十分钟。其间,89岁高龄的吴老几乎没有停下来,整整4个小时紧张的脑力加体力付出之后,他的脸上看不出倦色。
“他就跟铁打的似的。”吴孟超相濡以沫近70载的爱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妇产科退休教授吴佩煜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老伴儿的特点。
在报国为民中不断跨越
吴孟超身高1.62米,这在外科医生队伍里属罕见的“另类”。然而就是这位小个子,却成了肝脏外科领域的巨人:创立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经典解剖学理论;主刀完成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发明“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开创我国肝脏外科手术止血方法的先河;主刀完成世界首例中肝叶切除术……
吴孟超告诉记者,每天自己脑子里转的只有两样东西:病人和事业。怎样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怎样把肝病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在吴孟超从医68年的漫长岁月里,报国为民的赤子情怀与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追求持续交织着,不断发酵着。
吴孟超是一名马来西亚归侨。1940年1月,17岁的吴孟超告别父母,与6名同学一道,踏上了归国的航船。1943年,吴孟超考取同济医学院。1949年8月,吴孟超大学毕业后不久,被华东人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录用,做了一名自己最想做的外科医生。那时 ,我国的肝癌患者人数占到世界一半左右,而肝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手术记录为零。
1956年,一位外国肝外科专家访问中国时断言:中国的肝脏外科要想达到世界水平,至少要用二三十年时间。当时正按照老师裘法祖教授指点,开始涉足肝外科领域的吴孟超闻听此事心中愤然,从此坚定了献身祖国肝脏外科事业的志向。
中肝叶被外科医生视为手术“雷区”,因为它处于肝脏的“心脏”,被丰富的血管包绕,而且手术切除后会产生两个创面,不利于伤口缝合和恢复。直至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上还没人成功越过这个“雷区”。已经成功发明“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的吴孟超也不敢轻举妄动。他需要反复的动物实验确保手术成功。
1963年春节,在节日鞭炮的硝烟味儿还没有散尽的时候,吴孟超已经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中肝叶切除的动物实验。吴孟超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两个多月,先后对30多条不同品种和类别的实验犬进行中肝叶切除术。失败,接着来,再失败,再接着来……直到确认在当时条件下“保险系数”已达峰值时,才果断决定上临床。
这年初夏的一天,一位肝癌患者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将要接受吴孟超为她进行的中肝叶切除术。手术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像往常一样,吴孟超再一次仔细看过病人的片子,从容地切开病人的腹部……6个小时后,吴孟超缝合完最后一针。他抬头看了看监护仪,当从麻醉医生嘴里听到“一切正常”4个字后,吴孟超松开了一直紧锁的眉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手术室里随即一片欢腾。
这例手术,是世界第一例成功的中肝叶切除术。吴孟超仅用7年时间,就击碎外国专家的“预言”,在我国肝脏外科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从医68年来,吴孟超不断刷新医学纪录,使肝脏外科手术死亡率降至0.3%,肝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提至56.1%,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提至79.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保“晚节”
4月19日9时30分,第三位门诊患者进了吴老的诊室,他来看门诊的同时,还带来一面锦旗向吴老表达谢意。
这位患者姓钱,有多年的肝炎史。近年他时常感觉肝区不适,但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是老毛病没及时到医院检查。等到不得不去查的时候,已经是肝癌晚期。在多家医院治疗,先做伽马刀,又做介入,花去好几万元,没什么效果,但谁都不敢为他动刀。直到今年2月找到吴孟超,形势才发生逆转。吴孟超亲手将患者病入膏肓的整个右肝叶切除,挽救了患者。
动别人不敢动的刀子,这在吴孟超早已是家常便饭。上个世纪70年代,在医疗设备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吴孟超用了12个小时,为安徽农民陆本海成功切除巨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重量为18公斤。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世界上手术切除的最大肝海绵状血管瘤。陆本海术后恢复很快,至今仍健康地生活着。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2007年冬天,江西病人赵国庆找到吴孟超求治。这个浑身发黄的病人被肝硬化和肝癌折磨得面容槁枯,常人都不愿多看一眼。吴孟超亲切地拉着他,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翻看他的眼皮,还用自己的额头贴着赵国庆的额头试体温,这个被其他医院放弃治疗的中年汉子激动得潸然泪下。吴孟超两次组织会诊,并亲自主刀为赵国庆祛除病魔。历时6个小时的手术十分成功。事后吴孟超说:“我不怕手术失败,晚节不保,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我的‘晚节’!”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现任政委李捷玮,曾在上世纪90年代给吴孟超做过秘书。一天,一位第二军医大学的老领导心急火燎地找到他说:“李秘书,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吴老家里晚上就像是在赶集。昨晚我去找他谈点事,足足坐了半小时插不上嘴。病人是来一批,走一批,等一批。你这个秘书可得管呐,要保证他老人家的休息!”李捷玮无言以对。因为,在他走上吴老秘书岗位的第一天,吴老就有言在先,要求他“任何时候也不要怠慢我的病人”。吴老常说,医德=爱心+同情心+高超的技术。医生应该用最简单、最便宜,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拿病人赚钱是可耻的。
布局人才战略高地
“在您看来什么是最幸福的事?”
“事业发展和后辈成才。”
这是4月19日下午,吴孟超与本报记者的一问一答。
吴孟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中国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在肝脏外科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的肯定,也是对他运筹帷幄、精心布局人才战略高地,为我国肝胆外科培养大批中坚力量的褒奖。
1987年,吴孟超作为中德医学会上海分会会长,承办过一次中德医学会议。现任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王红阳当时在长征医院消化科工作,她被吴老吸收为大会秘书组成员,由于思维敏捷,办事认真,深受吴老赏识。后来,吴孟超和中德医学会会长裘法祖院士联名推荐王红阳赴德国深造。1996年,王红阳回国做短期考察。吴孟超了解到王红阳有意归国服务的愿望后,非常高兴,动员王红阳说:“你回来了,我给你一层楼面,建立最好的实验室,还拨给你一定的科研经费。”
1997年,王红阳回到国内。吴孟超帮助她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建立了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和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及重要信号分子的克隆鉴定等工作。
2005年,王红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一再说:“推荐我出国又引荐我回国的吴孟超院士,对我的事业倾注了很多的心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精心培育,吴孟超培养出100余名博士,他们组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吴家军”。他们中的大部分已成为各单位肝胆外科的骨干,有1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18人次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得主、“973”首席科学家等。
与时间赛跑没终点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手术记录表明,2010年,吴孟超主刀完成手术196台。只要不出差不看门诊,他每天都亲自上台手术,有时甚至连做两三台,一口气在手术台上站五六个小时是常事。
“肝癌是我今生最大的敌人,而手术室就是我这一辈子的战场,我要一直战斗下去。”吴孟超说。
2006年,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奖励他500万元,总后勤部同时奖励他100万元。这600万元,吴老没有为自己和家人留下一分一厘。吴孟超告诉记者,600万元中的100万元给了王红阳团队开展基础研究,200万元用来奖励为本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其余300万元用于培养科技苗子、资助本院医生出书、资助30岁左右的研究生出国进修等。
“我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吴孟超告诉记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仅仅是对过去工作的一个总结,而攻克肝癌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拦路虎”,需要更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他联合上海、浙江等地的6名院士一起向中央提交了“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发病机理与防治”的建议案,并很快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复。国家发改委把集成式肝病诊疗研究列入“十一五”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投入5亿元组织全国专家协同攻关。国家发改委还确定,投入4亿元,在上海建立一个由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牵头负责,面向全国、全世界的一流科研平台——国家肝癌诊疗科学中心。
“尽管我现在还能干点事,但是年龄毕竟不饶人,已经等不起了。所以我总催促大家抓紧。”吴孟超说,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肝癌发病率再降低15%左右,治愈率再提高15%左右。这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后的心愿。
记者手记
成大业者必有大爱
走近吴孟超,你会发现,他平时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琐。他也会发火,也会流泪。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从他的身上读出这样一个道理:成大业者必有大爱。
说服父母,只身回国,用手术刀突破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禁区,建立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公认的杰出人物。由于他的努力,无数疑难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没有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吴孟超完成不了这样的大业。
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出差前总要到病房走一遍;到了外地第一件事是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回家后先要查看病人来信。凡是经他做过手术的病人,多年后再见,往往仍能叫出名字。“我不怕手术失败,‘晚节’不保,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我的‘晚节’!”“任何时候也不要怠慢我的病人。”在吴孟超身上,对病人的大爱是那样的至真至诚、细腻入微。因这样的爱而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又何止是病人。
有人说,吴孟超是一位“神奇老人”。他创建了中国的肝胆外科并带领学科团队走在世界前列,至今以89岁高龄仍然在柳叶刀尖上领舞。同样是一种无边的大爱,支撑着吴老仍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依然忙碌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列中。
今年适逢建党90周年,也是医改攻坚之年,我们学习吴孟超,就是希望藉此振奋精神,激励更多“吴孟超式”的医务工作者涌现出来。
图为吴孟超(右一)带领学生查房。张 鹏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