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会咨询,治疗某某病最好的药是什么?那什么是好的药呢? 我们常见有以下几个误区:药效越强的药越好;越贵的药越好;越畅销的药越好。这些观点显然是片面且盲目的。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来选择“好药”呢? 药物的获益风险比 药物是把双刃剑,既会有获益——对疾病的治疗(药效),也会有风险——对人体的伤害(不良反应),在选择药物来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要尽量使药物的获益风险比较高。例如:历史上著名的药物沙利度胺,最初是一个德国公司研制出来,主要用于治疗妊娠恶心、呕吐,因其疗效显著,而迅速在全球广泛使用。但随后却发现此药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的畸形。在妊娠期止吐的获益和畸形儿的风险之下,显然不能再将此药用于妊娠期的止吐。此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许多会有肝肾毒性,造成脱发等不良反应,但是可对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这样的获益和风险比条件下,我们当然会选择其用于肿瘤的治疗。 药物的药效和疾病的程度相适应 就像要根据天气,选择合适的衣服一样。疾病的情况不同,也要选择不同的药物,而不能一味的选择最强效的药物。比如抗生素的使用,就要根据抗菌指标和疾病的进展情况进行选择。现在很多患者会有错误的认识,用更强效更广谱的抗菌药物,可以更快的更好的抗菌,就更好。这不仅容易造成社会上抗生素的滥用,也可能会使得患者自身以后发生无药可用的情况。 药品的剂型和制作工艺 选择合适的药品还要考虑到患者使用该药的顺应性。例如对于婴幼儿,液体制剂会比片剂更易使用。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在病情合适的时候选择长效胰岛素注射,可以减少每天的注射次数,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例如一些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可以制备成肠溶片,来减少药物对胃部的刺激等。 自身的经济能力 患者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也要考虑自身的经济能力,尤其是慢性病等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比如尽量选择报销比例高的药物,选择部分国产药物等。 另外,医生和药师在给予患者较为贵重的药物进行治疗时,也要与患者沟通,尽量在保证治疗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俗话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选择“好药”的时候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患者的个体化,病情的多样化,使得不能单纯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哪些药是“好药”。在可靠的制药工艺,可接受的经济负担下,根据患者的病情,一个能给患者带来积极治疗的药物,方便患者使用,同时其带来的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才是“好药”。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