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做出鼻窦炎诊断前,医师应首先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见图)。当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0~14天时,应考虑为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成年患者的突出表现为鼻充血、脓性鼻溢液、颜面部和牙痛、鼻后溢液、头痛和咳嗽。尽管上述症状均无特异性,但持续存在的脓性鼻溢液和颜面疼痛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儿童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症状与上述表现相似。其余少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心、抑郁、疲劳、口臭和咽喉疼痛。慢性鼻窦炎的症状与急性鼻窦炎类似,但表现可能更不典型。
当病史提示鼻窦炎时,应从详细的面部检查开始对患者实施体检。急性鼻窦炎可表现为受累部位的肿胀、触痛,当眼眶受累时,偶可出现复视和眼球突出。因部分牙根位于上颌窦的基底部,鼻窦炎偶尔也可表现为牙痛。应对鼻黏膜及其分泌物的性质进行检查,感染性鼻炎和鼻窦炎时鼻黏膜红肿,而过敏性鼻炎时鼻甲苍白。中鼻道存在脓性分泌物强烈提示细菌性鼻窦炎,但如不用血管收缩药解除鼻黏膜充血是很难看到分泌物的,因此,不能以脓性分泌物的缺失排除鼻窦感染的可能。鼻窦黏膜的迁延性炎性改变可引发鼻息肉,重症持续性哮喘和非激素抗炎药不耐受往往也与鼻息肉相关。
因急性鼻窦炎的诊断多靠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当症状模糊、体格检查意义不明确或初始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安全、快速地对上颌窦和额窦进行无创评估,但有研究发现,与鼻窦炎诊断金标准——放射学检查相比,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因此,仅适用于孕妇等不宜接受放射检查的患者。
由于X线片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因此,并非诊断急性鼻窦炎所必须。X光片上可见的轻至中度黏膜增厚为鼻窦炎的非特异性表现,但如出现上颌窦黏膜厚度>6 mm(儿童>4 mm),上颌窦气腔容积减少>33%或任何鼻窦出现液气平面等表现时,均应考虑鼻窦炎的可能。总之,X光检查在诊断慢性鼻窦炎方面的意义有限。
高分辨率CT扫描可显示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及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程度,同时也可显示体格检查及内镜不能明确的相关解剖结构。MRI可清楚地显示软组织图像,但对骨骼的解剖结构显示不佳,且无法区分水肿黏膜和炎症病变组织,因此在鼻窦炎诊断方面的作用有限。
急、慢性和复发性鼻窦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细胞学分析、鼻窦黏膜活检和对免疫功能的检查等。细胞学检查对鼻窦炎相关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性非过敏性鼻炎、嗜中性粒细胞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等的诊断有很大帮助。鼻窦黏膜活检有助于医师明确是否存在真菌性或肉芽肿性病变,并了解纤毛的超微结构。
摘自《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 鼻窦炎诊疗指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