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处方需权衡:有光毒性的 11 类常用药物
来源:丁香园 作者:有岚
我有个皮肤科医生同道,初来南方时,对潮热的气候不适应,饱受痤疮的折磨,我见其炎症反应甚烈,于是建议他可以考虑用用多西环素或者米诺环素,他思索了几秒说:「那可不行,四环素类易引起光敏性皮炎,我可不想不能外出呀。」那么,诱发光毒性的药物有哪些呢?
光敏性
是指由于摄入或在皮肤上外用的化学物质或药物,在个体暴露于日光下时所激发的光敏反应。可以分为光毒性和光变态反应。
表 1 光毒性和光变态反应的比较
光毒性
反应强度与光照时间、强度及光毒性药物的皮肤浓度有关,除去光敏物和避光后消退较快,急性症状后会留下色素沉着,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水疱或大疱。大多数光毒性药物是由生活紫外线(UVA,可透过玻璃和云层),而不是户外紫外线(UVB,直接日照)激活。
常见诱发光毒性的药物
(1)氟喹诺酮类
其作用强弱顺序为司帕沙星 > 洛美沙星 > 氟罗沙星 > 环丙沙星 > 依诺沙星 > 诺氟沙星 > 氧氟沙星 >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在使用剂量下无光毒性。
(2)四环素类
因为皮肤浓度高,其光毒性在抗生素中最为常见,有金霉素、土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多西环素、地美环素(去甲金霉素),其中后两者最容易发生。
(3)抗真菌药物
灰黄霉素有报道诱发严重的光毒性反应,甚至引起尿肝卟啉病。接受伏立康唑长期治疗并有出现光敏反应的报道,用药期间应避免长期、强烈的的阳光照射。
(4)磺胺类
比较特殊的是其光毒性由户外紫外线激活,其主要有磺胺嘧啶、对氨基苯酰磺酰胺及磺胺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目前常见其复方制剂 SMZ-TMP)。
(5)NSAIDs
常见的 NSAIDs 都有引起光毒性反应的报道,其中吡罗昔康和酮洛芬易诱发,且个体差异大,萘普生主要易导致假卟啉症。
(6)噻嗪类利尿剂
诱发的皮肤损害形态多样,值得我国市场上这类利尿剂常见于复方制剂,如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也有一些中成药制剂中含有,如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北京降压 0 号等,需特别关注。
(7)抗抑郁药物
主要是常见于吩噻嗪类、硫杂蒽类抗精神病药物,其中氯丙嗪最为常见,是教科书级的不良反应,诱发剂量为每日大于等于 400 mg。长期使用该药可见光照部位出现灰蓝色素沉着。丙咪嗪可使脸部、胸部、背部出现红斑和皮肤发紫。
(8)维甲酸类(异维 A、维 A 酸等)
具有一定光毒性,口服摄入时,建议与遮光剂一同使用;外用时宜在晚间及睡前使用,治疗期间应避免日晒,或采用遮光措施或使用最新型的凝胶制剂,对阳光极敏感者不应使用。外用维生素类如钙泊三醇也具有光毒性,在治疗期间,也应限制光照。
(9)胺碘酮
50% 患者使用后会出现色素沉着,用药期间建议患者避免暴露日照。
(10)植物及中药成份
常见局部暴露于呋喃香豆素类植物性物质所诱发,也称为植物日光性皮炎。在欧美国家有报道的见于处理了欧芹或者调酒师榨取了青柠汁后出现。
而大剂量摄入了一些中药后也可能诱发光毒性但罕见,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含有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中药(如补骨脂、前胡、独活、白芷等)及光敏性醌类成份的中药(如贯叶连翘(圣约翰草,和连翘并非同类)、竹黄等)。用于银屑病的外用药物甲氧沙林为补骨脂素的衍生物,使用时应遵皮肤科医生医嘱。
(11)其他常见的光敏性药物有
对氨苯甲酸及其酯类、对氨基水杨酸钠、常见 H1RB 抗过敏药物、抗肿瘤药(柔红霉素、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羟基脲、卡巴咪唑、氟尿嘧啶)、磺胺类降糖药等。
光毒性反应的其他表现包括:假卟啉症,表现为皮肤脆弱和表皮下水疱等特征,通常由 NSAID(最常见的是萘普生)、四环素类、伏立康唑或呋塞米造成;因四环素和补骨脂素导致的光照性指甲松动;及因胺碘酮、氯丙嗪、三环抗抑郁药或地尔硫卓导致的石板灰样色素沉着。
光变态反应
是预先已敏化个体接触少量化合物后引起的一种细胞介导免疫应答,大部分也是由 UVA 暴露引发的。常表现为在光照后 24~48 小时,偶见即使停用仍可能呈持续性。
可诱发光变态反应的药物
(1)外用药物
杀菌药物 (如硫氯酚、氯己定、六氯酚)、NSAIDs(如酮洛芬、双氯芬酸)、吩噻嗪类(如外用异丙嗪)。
(2)全身性药物
奎尼丁、灰黄霉素、奎宁、喹诺酮类、磺胺类(氨苯砜与磺胺类有交叉过敏)、酮洛芬、吡罗昔康、塞来昔布。
治疗
无论是光毒性还是光变态反应,都应尽可能停用引起诱发源,及避免日晒或使用防护 UVA 的广谱防晒剂。
大多数光毒性反应可以按日晒伤处理 -- 采用冷敷、涂抹润肤剂和口服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通常就已足够。局部麻醉剂可能会引起接触性变态反应,应避免使用。
对于光变态反应,可采取在受累区域使用外用皮质类固醇可减轻瘙痒和炎症反应。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疗程为 2-3 周的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治疗。
当必须坚持使用相关药物时,应严格避免日晒,可通过缩短用药时间、减少药物剂量以及晚间睡前应用来减少光敏反应的发生。当不可避免接触光照时,可选择针对 UVA、UVB 有广谱作用的防晒剂。同时尽可能不要同时使用多种具有光敏性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Gould JW, Mercurio MG, Elmets CA. Cutaneous photosensitivity diseases induced by exogenous agents. J Am Acad Dermatol 1995; 33:551
[2] González E, González S. Drug photosensitivity, idiopathic photodermatoses, and sunscreen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1996, 35(6): 871-885.
[3] 王广进, 张福仁. 药物诱发的光敏反应 [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8(2): 131-132.
[4] 刘巧, 吴伟伟. 光动力疗法中药光敏剂研究进展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 4(1): 250-252.
[5] UPTODATE-「光敏性疾病 (光感性皮肤病)」专题—「治疗」: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 ... d-treatment?source= search_result&search=%E5%85%89%E6%95%8F&selectedTitle= 1~150。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15-1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