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老师吴晔是我们心目中公认的“女神”,她是许许多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朋友。
“引导”代替“责备” 3 年前,我刚来到北大医院,就在吴老师管辖的病房里开始了我第一年住院医生活。
病房里都是几个月到几岁的孩子,对于陌生的环境和不会说话只会哭闹的孩子们,我显得手足无措,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胜任这样一份神圣的职业。
我接收的第一位患儿患有重症感染,病情十分危重,从一开始我便忙得晕头转向,直至深夜还没能写好病历。当吴晔老师出完一整天门诊,匆忙赶到病房时,并没有责备当时一脸狼狈的我,而是耐心地帮助我缕清思路,指导我如何快速处理新接收的患者,如何分清楚轻重缓急,并不断地鼓励我,告诫我不要灰心,临床工作需要慢慢学习,不断进步。
是她的鼓励,让我更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像她一样优秀的儿科医生。
和蔼善良的吴晔老师总是能在我们最难堪的时候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带给我们满满的感动,就像我们人生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当头棒喝 吴晔老师总对我们说:“临床工作中,态度很重要,做与不做,往往千差万别,只有态度认真,你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细致入微的她总能发现关键的细节,并通过细节线索最终得出正确诊断,这一点也是让所有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尤为敬仰的地方,不得不赞叹她的医术高明,思维敏捷。
记得有一位患者,由于病史相对简单,自信满满的我觉得诊断很明确,便快速写完病历,等待查房。然而,吴晔老师通过与家长短短十来分钟的交流,便问出了许多我没有问到的关键信息,从而修正了诊断。那一次,吴晔老师非常严厉地责备了我,教导我临床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得过且过,认真的态度尤为重要,患者很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延误了治疗,她的教导就像一记当头棒喝,彻底敲醒了被小小进步冲昏头脑的我。
查房过程中,她要求大家积极思考,认真准备病例,努力在临床轮转中建立起清晰完整的临床思维,并总是鼓励大家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大家不要怕说错,只要是认真思考过的想法和认真准备过的内容就值得被鼓励。相反,如果对待病历敷衍了事,也一定逃不过吴晔老师细致的眼睛,定会受到她严厉的批评。
自此以后,“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便成了我坚定不变的工作态度。
与住院医打成一片 生活中,吴晔老师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女孩,内心纯净善良,细致的她总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蓝天、喜鹊、落叶、红花……都时常会成为她照片里的主角。
每次出科,她总是要我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和她一起合影,留存这些珍贵记忆。每当有同学生病了,她总是第一时间送出暖心的问候,有人失恋了,她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忙解开心结,有人考试失利了,她总是第一时间给予鼓励与安慰……她无微不至的关心,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感动着我们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心灵鸡汤。
吴晔老师是我们每个人心目中优秀的榜样。蕙质兰心,是对她高尚品质最好的诠释。因为有她,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捷 ( 原文刊载于9月29日《医师报》)
编辑:《医师报》宋攀 排版:《医师报》任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