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灵通播报员 于 2016-1-23 13:55 编辑
专家会诊研究粪菌移植的方案
专家对健康的粪便液进行处理
红网长沙1月20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洪雷 通讯员 聂学)儿子的便便治好了妈妈的病?听起来虽然有些重口味,却真实地发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位患者身上。1月20日,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该院消化内科运用粪菌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位罕见极重症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患者,而这也是湖南省首次将这一技术运用于伪膜性肠炎的治疗。 母亲连续腹泻致病危,原是患罕见病 不久前,湘西49岁的张女士吃了自家冰箱内的肉类食品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高热,随后出现腹泻,最多的时候一天数十次,排便量达三四千毫升,并出现了低血压、严重脱水、电解质失衡、少尿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每天全靠静脉补液维持,当地医院数次下达病危。 2015年11月28日紧急转到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经两次肠镜证实,张女士患上了罕见的极重症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在组织了多次科内、院内会诊,使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无效后,为了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消化内科决定为她进行粪菌移植。 移植健康人的粪便液治病 “粪菌移植是把经过处理的健康人的粪便液,灌到患者肠道内,从而重建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消化内科主任刘德良教授介绍,“它是国际公认的治疗伪膜性肠炎的有效手段。” 随后,由刘德良主任、王学红副主任等专家组成的团队完善了各项准备,先后两次提取了张女士儿子的粪菌提取液,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鲜的粪菌提取液经鼻空肠管缓慢注入张女士的空肠。 移植当天,张女士即感觉腹痛好转,腹泻量较前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巩固治疗,发热腹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腹泻好转,病情改善出院。 1月20日,医生致电张女士回访,得知出院后不久腹泻已经停止,病情明显好转,身体基本康复。 刘德良教授介绍,粪菌移植(FMT)适应症有伪膜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国内近年仅有少数医院开展。因为伪膜性肠炎较不多见,而危及生命的极重症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更为少见,因此采用粪菌移植的方式治疗极重症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在国内鲜见报道,在湖南省尚是首次。 延伸阅读: 伪膜性肠炎: 主要发生于结肠,偶见于小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因为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又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发病年龄多在50-59岁,女性稍多于男性。起病大多急骤,病情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爆发型,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可达50%。现已证实大多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引起,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治愈率只有3成左右,而根据研究发现,通过“粪菌移植”治疗,平衡体内肠道菌群,治愈率可达9成以上。 粪菌移植(FMT): 是将健康人类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其用于伪膜性肠炎及炎症性肠病等肠内外疾病的治疗,已经引起广泛关注。2013年,粪菌移植(FMT)首次被写入美国医学指南,用于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的治疗,而其中伪膜性肠炎是CDI感染的最严重形式,死亡率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