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制度需配套政策有序推进
医药经济报
2009年10月19日
“基本药物使用的普及性消费中,国家财政支持是主导,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撑和市场质量监督工作及时到位;同时,需要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科学、理性导向,预防新一轮外延式产能盲目扩张;要鼓励质量持续改进的扶优支持政策。而且要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地方招标政策环境。”
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经营、采购、使用、报销、监管等系列环节,制度一旦启动,必须及时配套后续联动政策以保证制度实施有序推进。
首先,要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序实施,需要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撑和市场监督及时到位。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药品管理办法明确了基层医疗必须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强制要求——从2009年30%基层医疗机构要达标配备使用,逐步延伸到所有医疗机构按比例使用;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保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由此说明,基本药物市场需求必将进一步增大,特别是在2009~2011年,是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行和覆盖的3年,临床性价比较优的基本药物市场需求将会保持较快增长。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带动了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基本药物使用的普及性消费中,国家财政支持是主导,需要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撑和市场质量监督工作及时到位,以保障基本药物需求的有效增加和正常供应。
其二,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序实施需要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科学、理性导向。
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意味着在市场需求增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家零售与流通限价和各地挂网招标二次限价的激烈竞争,具有质量品牌优势和成本价格优势的基本药物将在竞争中实现市场集中度的提升,生产品种优势互补的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将会加快整合重组。随着中小企业的逐步退出和国家对基本药物采取低盈利运营的趋势,今后基本药物的竞争将是国内优势药企之间品牌与成本的综合竞争,也包括了与不断加大进入基层医疗市场力度的外资制药企业的竞争。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必然会推动行业结构的调整与重组速度的加快,由此更需要基本药物产业政策的科学、理性导向。如何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体制的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理性竞争和有序整合,改善经营结构,推进优化升级,以及外资医药企业并购国内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等新竞争变化,都需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产业指导政策来进一步合理导向,规范实施。
其三,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序实施,需要预防新一轮外延式产能盲目扩张竞赛。
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对市场需求增加的推动,必然会带动广大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增产积极性。未来3年,生产企业的产能平均利用率也将会有所增长。然而,客观地分析,我国现阶段基本药物生产能力总体上还是过剩的。另外,随着基本药物使用的严格规范和“预防医疗”的深入发展,基本药物也需要合理使用,特别是防止“新农合”普及过程中农村医疗市场出现的“三素一汤”基本药物过度使用不规范现象的加重,基本药物的总需求在3年后应该会稳定甚至出现合理回落。
因此,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应该合理控制,不宜再引起新一轮产能盲目扩张;应该引导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理性整合重组,产能合理组合,鼓励“绿色投资”而不是盲目新增产能的“绿地投资”,加快实现国内基本药物产业结构优化和质量升级。
其四,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序实施需要鼓励质量持续改进的扶优支持政策。
基本药物市场扩容的大蛋糕已经引起企业的你争我夺,在国家要求基本药物“省级挂网招标采购、简化环节统一配送、临床使用零差率销售”的政策监管下,必然会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家各级药监部门应该严格规范基本药物的市场竞争秩序,“一把尺子量到底”,才能有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经济可靠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否则基本药物生产质量在“头脑过热”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
基本药物大都为普药,普药临床用量大的特点要求其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合格。但普药同质化、低价格的竞争规律往往使付出较高质量预防成本和质量保证成本的规范制药企业处于不利地位。为体现规范制药企业质量价值投入,鼓励普药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基本药物招标优质优价的鼓励政策应该大力支持,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向承担质量、环保、创新和社会责任体系成效显著,以及原料药与制剂生产一体化的大中型制药企业群集中。
最后,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序实施需要“公开、公平、公正”的地方招标政策环境。
基本药物制度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招标管理自主权,对于平衡区域差别有较大积极作用,但也会带来新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医疗体制改革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开放精神,开放是改革成功的保障,各地政府在落实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供应的过程中,宜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安全、有效、必需、经济的原则以及考虑社会新增疾病谱的治疗需要,合理调整地方基本药物目录;规范省级药品挂网招标采购“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精髓原则,确保基本药物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
(作者系国内某大型原料药企业市场部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