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灵通播报员 于 2015-11-1 09:34 编辑
近日,有媒体报道“贵州女医生拒开止痛药被打至脑震荡”,事件在坊间引起热议。据报道,贵州省印江县交通局一副局长在陪妻子到当地县人民医院看病时,要求医院为其妻开某种止痛药,但是医生评估病情后拒绝了他的要求,他便辱骂、殴打这名医生。当然,该名副局长也因怒骂、掌掴医生被免职,公安机关也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及处罚决定。
近年来,“药物滥用”这个词汇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但很多矛头往往指向的只是医院的医务人员。其实,像文章开头所讲的案例那样,由于医患双方对医学知识掌握的不对等等原因,导致的用药纠纷事件在医疗机构并不鲜见。10月26日,记者采访到几位临床一线的专业药师,请他们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具体事例,谈了用药纠纷频现的原因。
1现状:用药纠纷时有发生
“不光是止痛药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很多药也易引起医患矛盾,比如退热药。一般婴幼儿发热38.5摄氏度以下,我们是不推荐使用退热药的。然而患儿家长不理解,不开药就投诉你……”新郑市人民医院药剂科药学室负责人刘奎星直言,他从事的医院就发生过多起因不开退热药而被投诉的事件。
说起因拒开药而引起的用药纠纷问题,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主管药师孙改红表示:“第二类精神药品、抗菌药物,临床中的辅助用药,这3类药物的应用问题比较容易引发医患矛盾。”
孙改红还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二类精神药品 由于其有成瘾性,医生对首诊患者一般会开出7天的用药量,对长期患者会开出30天的用药量。由于此类药物使用时间超过3个月容易成瘾,在患者对此了解还不够的情况下,便会产生药物依赖,往往还会认为医生单次为其开的药太少。
抗菌药物 根据最新规定,临床中对于轻度和中度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患者,大部分是要求患者口服用药。一个疗程的用药改善症状需要三五天,好转或治愈也得5~10天,为了彻底杀灭细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有些疾病可能需要的用药疗程会更长。这时,患者会有“细菌感染性疾病必须输液,输液是最好的”“长期输液是为了多收费,症状好转应该停药”等错误的观念出现,还会认为医务人员水平有限、不认真负责等。另外,一旦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药品不良反应时,患者还常常会归咎为医院和医生的问题等,从而形成主观因素上的误解。
临床中的辅助用药 一些长期慢性病患者在服用辅助用药一定疗程后,是可以停药的。但是患者常会认为辅助用药有很好的疗效,必须坚持使用,认识不到这可能会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2原因:医学知识不对等孙改红认为,用药纠纷频频发生,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对疾病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医患双方对医学知识掌握的不对等,甚至有些患者掌握的用药常识是一片空白。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郭锦辉针对案例中的止痛药进行分析:“乱用止痛药,严重可致死。很多人常常不管什么疼痛都吃止痛药,殊不知,长期乱吃止痛药会造成潜在的危险:首先是对胃肠道的刺激,阿司匹林、消炎痛(吲哚美辛肠溶片)等药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严重的胃肠反应,诱发胃溃疡,甚至胃出血及胃穿孔;第二,止痛药可以导致肾脏损伤;第三,止痛药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第四,止痛药可以产生心理依赖;第五,服用止痛药后会掩盖病情,患者可能会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癌症患者等。”
“老百姓对规范的诊疗程序不了解、不认可,加上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最终造成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刘奎星认为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郭锦辉说,这种不信任也许就是暴力伤医事件的导火索。他解释称,医患冲突的加剧折射出目前医患之间的“代理困境”,从理论上说,医生是患者的利益代理人,患者之所以愿意把生命健康托付给医生,是因为相信医生会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但是,现状是多数患者认为医生会受利益驱动,存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行为,以至于很小的一个语言冲突事件,医患之间的信任就会瓦解,进而演变为暴力事件。 3目标:加强对公众的用药教育
那么,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民众开展的用药科普知识宣传现状如何?一些大型医疗机构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如何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水平?专业药师们纷纷给出意见和建议。
孙改红指出,目前基层的现状是医生、护士、药师三者会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交代关于疾病、药品的一些常识,但这些都是有局限性的;基层患者关注的更多的是疗效,很多人对于药品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不是很在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了让患者能够消费得明明白白,对于药品及医用耗材等的收费价格情况基本上都有公示,但是对于疾病和药品的一般常识宣传做得还不到位。
郭锦辉说,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药师的定位还基本停留在药房发药上。基层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知识宣传和教育,就需要让一部分药师走出药房、走进病房,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同时,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对于有情绪的患者,要有耐心,要详细为其解释病情、检查的意义和服药的利弊,以减少医患之间的不信任,防止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
孙改红建议,对于常见疾病和使用的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分类制作一些简单的宣传栏和简报,药房为患者提供一些纸质的药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用药宣传。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借鉴大型医疗机构的经验,如建立用药教育网页、公共微信号等,分科室、分类别向公众、向患者尽可能多地介绍疾病和治疗的详细信息、治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药物选用的原则和依据等基本常识;也可以采用网络授课的形式与各级政府部门联合,对公众进行医药知识方面的普及培训。
从事基层药学工作的刘奎星直言:“目前,基层确实还存在对科普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部分还停留在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和经济指标的完成上,却忽视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科普工作等情况。他建议,基层可以利用上级医疗机构的资源来提高自身用药知识的宣教能力,比如借助临床药师的力量,邀请他们深入基层临床进行宣教,也可以进入社区举行科普讲座等。
来源:医药卫生报 ;记者 朱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