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破解“空床也不收患者”应有专业尊重
堂吉伟德(职员)
发布日期:2014-04-01 来源:健康报
“明明有空床位,却不收医保患者,他们凭什么不收我?”两会前夕,记者在网上征集百姓关注的问题时,北京一位老年慢性病患者谈到他去年11月份的就医经历时发问。顺着这条线索,记者两会期间采访多位医疗行业的代表、委员发现,“有空床却不收医保患者”现象并不鲜见。(3月10日《新华网》)
时下,对于医保资金的使用,绝大多数地方采取的是“总额控制”、“病种限额”等管理办法。通常的做法是:由地方医保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医保筹资水平,参照各定点医院前一年或数年实际发生的医保费用,为各定点医院核定全年的医保费用控制总额。医院之所以拒绝接诊医保患者的原因就在于,医院当年的医保额度已经使用完成,医院被迫实行“自我控制”。“有床位不收患者”无疑是制度性之患。
同一种病,老人和年轻人肯定在费用上有差异,实际调控采取的却是一刀切。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军所言,以阑尾炎为例,20多岁的小伙子得阑尾炎和80多岁的老人得阑尾炎情况完全不同,老人的治疗费用可能是小伙子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由于现行的限额设定,采取的是行政主导的模式,其间没有考虑到个体性的差异,表面上的公平其实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使得很多老年患者面临着无处可医,或者被迫转诊的风险。
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在制定措施中体现专业性。从大的方面来说,相关部门需要做的是对治疗过程的合理性以及费用使用是否合规进行把关,而不是硬性规定一个限额,而对实际治疗过程进行干预。至于一个病究竟要看多久,还是应当尊重医生的专业性。从小的方面来说,为了防止过度医疗等情况的发生,对于病种限额的制定,还应有年龄层次的区分,比如同一种病,小孩子、成人和老人,女性和男性之间,应有一定的差异性,既要保证实现基本的救治,又要避免资源的浪费。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标准制定中,应当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尤其是一线临床医生的建议,由管理者与专业人员共同探讨与研究,最终出台的方案才更具操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