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10-22 08:12 |
---|
|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基层医院 2013年9月9日 D20版
 
多事之秋 4招化解高血压危机
文 戴伦(安徽省滁州市全椒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初秋之交,是高血压特别是高危高龄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倍加警惕。数据显示,每年初秋都是脑出血、心肌梗死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高峰期。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非但不能“松一口气”;更应该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具体准备。
季节转变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是复杂的、多原性的。
在盛夏气候条件下,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全身血管扩张,大量出汗,心跳呼吸变快,导致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暂时下降,甚至偏低的情况。气温突然下降时,本来高度扩张的血管猛然收缩,此刻血压却很快反弹上来,这种转变对于本来血压变异性过高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高龄高危高血压患者来说,心脏负荷,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几率。
古诗有云“秋风秋雨愁煞人”。初秋季节天气突然转凉,或忽冷忽热,特别是雨水相应增多,容易使得人的情绪易处于波动不定的状态,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往往容易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因而很容易导致血压的波动,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此外,伴有骨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疼痛症状加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躯体疼痛不适也会形成负面情绪,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
1招:注意血压监测
严密关注血压的随机变化,加强高血压,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
基层医生应该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上,嘱咐患者勤于血压的监测,最好是继续密切定时进行家庭血压自测,详细做好各个不同时段的测值记录,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经治医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做一次动态血压监测。
2招: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血压升降的幅度和昼夜变化的规律,采取相应的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具体用药须谨慎。患者酷暑季节减用或停用降压药物,此时应逐步地重新加大或重新恢复使用,还要考虑到初秋早晚温差大,调整服药时间。
尽管有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往往不高。但是目前普遍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药物是适应证最广泛、靶器官保护作用最全面、最可靠,对代谢最没有负面影响的降压药物。因此,除了严重肾功能受损,或两侧肾动脉狭窄等特殊情况外,建议将上述药物作为开始恢复或者添加的首选药物。
3招:药物控制不良情绪
针对患者夹杂其他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的根由,对于患者进行心理开导,也可适当使用一些镇静、抗抑郁药物,如安定类、抗焦虑药物。对于退变性骨关节疾病可给予消炎镇痛类药物,可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须要注意的是,对>6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潜在危险因素、同时服用阿司匹的患者,使用该药后一旦血压无其他原因而呈现出难治性高血压,必须停服。
4招:改变生活方式
督促患者加强生活方式的改变,鼓励患者适当加强运动锻炼,建议逐步适量恢复。避免做跑步、登山这样的剧烈运动,以免血压骤然升高,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比较温和的方式。资料显示,5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降压效果会更为明显,每周运动超过五天,每天至少30分钟,可降低收缩压3~7mmHg。其他方面,还得关注大便,注意通便,多喝水,吃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发生。此外,还得注意饮食调理,预防三餐过饱,及时补充水分。保持低盐、低脂、忌烟酒与浓茶,切忌盲目进补,应以清淡为主,以安全度过秋季。
知多点<<<
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风险
我国人群监测数据发现,心脑血管死亡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数据显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10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5倍。临床试验发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比值,在我国高血压人群约5~8:1,而在西方高血压人群约1:1。
近年来,尽管冠心病事件有上升趋势,但脑卒中发病率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差异仍然非常明显。这提示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对于制订更有效的减少我国人群心血管风险的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