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编者按:广州将在东山口建立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其模式和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先进城市的医疗城运作模式相近,充分整合广州地区的优质医疗、医学资源,以特色专科医院为主导,同时带动医疗器械、医学美容等一系列的健康产业的发展,像一座现代的医学城。
如果给我一张纸,我会唤醒贝多芬重写一曲狂想曲;如果给我一块地,我会邀请你编写广州医疗城狂想曲。但是,你给的不是一张白纸,你给的不是一块空地。这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纸,这是一块荆棘满园的地。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我们的狂想曲吧。。。。。。
一、第一乐章——医疗资源的整合
这是医疗城概念的协奏曲。
1.创作的源泉——自然而成之景
东山口片区,坐拥20多家三甲,而且大多还是老三甲。除了省医,还有中山一院。另外,这里还是中山医的大本营,即使中山医早已被中大合并,名不在,但实体 还在,曾经的存在并不能被磨灭。所以除了中山一院,稍远点还有中山肿瘤医院、眼科中心、口腔医院……弹丸之地,集聚这么多,而且还是广东省省内走在前端的 老大哥,放眼广东,确实少有,也少见!目前已不仅仅辐射珠三角、广东省和华南地区,已经远至东南亚地区。
2.潺潺清泉——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城?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医疗城”?名称很重要,只有对新概念赋予科学而不华但有实的内容,才可能对“医疗城”的建设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管 理。本来该区可以成为医学中心,并以中山医为核心,医、教、研、健、防,多位一体。但随着一种个人或集团利益的需要,“大而全”的概念曾经席卷全国——大 学兼并。随着中山医概念的退出,将现在的“医疗城”说成“医学城”就有点勉为其难。若说成健康医疗中心呢?似乎也与现在医改提出康复预防在社区又有点相 悖。
可能有人会说“医疗城”的商业味浓些,如单纯从医疗服务的提供,还是“医疗中心”贴切些,因为听上去更带专业化的色彩。如从旧城改造加医院整合可能这商业 味不同那商业味。城,乃配套的后勤与生活设施齐备也,其附属产品也在其中;中心,乃医疗服务齐备和技术尖端也。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心”应该包含在“城” 之中。
到目前为止,广州已经建立了大学城、科学城等多座“城”,这次这座新城又被赋予了神圣的责任——优化以东山口片区为核心的全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城市 医疗服务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促进广州生物与健康产业快速成长,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 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这座城将以何面貌和形式示人,也确实值得期待!厘清了概念,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谁不需经历生老病死,谁不用去医院?历史自然形成的此种景象,是要好好整合成医疗城了!倘若不整合,也似乎对不起广大老百姓了!因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在于此,也要求要有所行动。
这么多的公立医院,有综合的,也有专科的,如何整合呢?有两个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其一,将该区域内的公立医院进行整合,但也要允许私人的、民营的医院积极参与,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城,服务百姓;其二,是整合,而非扩张!
关于公立医院的整合,首先要根据各院已有的资源情况进行功能的分工。比如,有的医院心血管技术已经比较完善,有的医院眼科专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有的医院 对肿瘤的治疗远近闻名……那么,这些医院就继续承担这些方面的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固有的优势,将其做大做强。或者可以考虑将各院这些科室的人组 合在一起,形成团队,一方面是利用团队的力量将已有的专业水平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甚至可以朝着国际一流的方向迈进;一方面是推动城内医务人员的交流与合 作,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还有一方面是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其次是要将现有公立医院的私人产品剥离出来,交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来办。在目前的环境下,公立医院做私人产品性质的医疗服务各家医院都有,比如VIP服 务,月子病房等,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也不利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与实现。当然也由于其“公”字开头的金字招牌,一些民营医院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通过不 正当的方式来参与这场一开始就不公平的竞争,以期分到一杯羹,结果可想而知,强的更强,弱的更弱!因此,将私人产品剥离出来,交给私人去做,公立医院只做 公益性的医疗服务以及疑难杂症类的,既保证百姓特别是穷人的医疗需求,又能做好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定位,民营医院也有发展空间,从而使得公立与民营在不 同的轨道上运行,不再磕磕碰碰,争夺资源,医疗市场真正形成,医疗资源实现有效合理的配置,患者也达到分流,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最后,还要避免现如今医改的显著标志——扩张,不断建新楼。医疗城的建立不像大学城,征地,10个高校另辟新校区,应对扩招;也不像科学城,要引进来,留 下去。它是原本就存在,加之在城区,所以,立足当地,基于现状,寻求整合突破才是关键与重点,扩张是浮云,因为一没那样雄厚的实力,二也没地可扩,三老百 姓会反对,会质疑。假如在一开始就没把握好这个关键点,医疗城的计划很可能开始不了,或者会步其他地方的后尘,建设不了了之,没了下文。
二、第二乐章——旧城的改造
这是产生医疗城概念的基调——没有旧城改造,医学城成为真正意义的狂想曲,浪漫曲。
1.交通的优化
在对公立医院进行整合的同时,必定也伴随着旧城的改造。没有改造的话,一个最浅显最粗略的数据统计,仅仅看病的粗略计算每天患者流量4万人次,其中不乏从 外地跑来省城的,也不乏外省跑来广东是,与这4万人相伴的还有其家属等,怎么也少不了10万人次。旧城的路本就窄,不少也变成了单行道,每天这么多人,加 之这一区域又是教育机构集中的地方,而且还是众多的名校,当看病问诊的人流与上下学的学生流以及接送的学生家长一起的时候,那场面该是有多壮观啊!再多的 交警叔叔估计作用也不大,小车堵在路上,人堵在车中。所以,道路交通的优化必须在建城的同时甚至说之前就要开始进行了。没有交通的优化,就谈不上医疗城的 建设,谈不上医疗资源的优化,只会加重这一区域的负荷,给这一区域的百姓生活带来麻烦,让百姓不满。因此,整合与优化是这个伟大项目的主题词!
2.财政投入&招商引资
有人认为“医疗城”是一个制造的概念。我倒认为,到底东山口要不要改造,可以交友市民讨论,如果要改造,我认为可以顺势而为打造“医疗城”。医疗城概念不 是公立医院的无限扩张,而是各种资本的引入,改造支出,有限而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因此,旧城改造应该循商业法则,采取国际管理,社会招标。当然,如果政 府财政充裕也可以亲自上阵。假如,旧城改造的经费也让医院去支付,我们到要问,公立医院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医院了。如果这样,首先要改的就是医院转制。给民 间资本办医的空间不是让他们到边远的地方去做开荒牛。酒厂改造是政府的事情,预算是必须的,财政的投入是重要的,保证投入也是一定要的!至于高端健康体 检、健康护理、养生保健、临床检验、医疗后勤服务等产业服务业应该交由市场区完成,政府做好自己要做和必须做的事情。
3.中山医要搬吗?
中山医搬迁如果也纳入医学城的建设,恐有把奏响狂想曲的指挥免了感觉!中山医本来就是一块沉甸甸的金漆招牌。这使我想起大宅门《百草厅》没了的那悲壮场 面。我思想不保守,但是中山医确实没有必要搬出去,旧城改造难道就要改造中山医?就没有中山医立足之地?旧城改造不应该是医院的事情呀!这座医疗城还有核 心吗?还有指挥狂想曲的指挥者吗?还是不搬为好,精神支柱也!假如没有核心的医疗城,必定转不起来。医疗城的建立必须是:医疗资源整合+旧城改造+体制改 革,而不是列强瓜分和势力划分。
三、第三乐章——体制的革新
这是最华丽最精彩的章节,主旋律。——体制的变革,是最实质,也是最困难的改变。
1.打破省部市的部门利益,从分工合作和资源最大化出发
部门利益是每次改革的阻力,因为部门之间进行着各种博弈,往往财大气粗的说了算!这次的建设工作方案当然也不例外,部门和机构就华丽涉及到了16个,如此 之多,如何博弈和平衡,又是一个大大的问题,另外,时间的成本也要包括在内才行。当然,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有利于老百姓的工程,也希望各部门严格按照方案 的分工来开展工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着想,真真正正为人民服务,将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合理规划,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不浪费纳税人一分钱,到达效益最 大化。
2.结束医院官本位的桎梏
鼓吹20 三甲积聚在弹丸之地之说是不切合实际的。当前我们提出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也是政治性的多,实际效果并不佳。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公立医院属性可以说不伦 不类,医院、院长、专家都为一个行政级别而“奋斗”,其实这种体制给医院带来荣誉,带来办事方便之外,还给医院管理套上了桎梏,行政色彩在医院的管理中展 露无遗,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流动与资源的浪费,官化了的管理模式,呆板而缺乏活力,如果把这种弊端带到现代化的医疗城,必定如同一些民众感觉的:权欲 的扩张。
3.使医生社会化
让医生由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是很多医生翘首企盼的。但是,要实现社会化,首先是要对医院的人事制度实行改革。没有改革,医生带着事业单位的编制,受着执 业地点的限制,很多医疗服务是无法开展的。所以,使医生社会化,既能体现医生的价值,又能使患者接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这样会不会使患者更加下沉不到基 层,都跑城里来了?会不会跟医改有冲突呀?或者,医生流动到基层的话,似乎就问题不大了。)另外,医生一旦能够自由流动,医院必定要好好“对待”医生,不 然医生留不住,医院服务能力上不去,等级也就没戏,患者更加不来,恶性循环也。所以,医生的价值会由此得到大大的提高。
4.建立区域的后勤供应中心,甚至辐射周边,使效率最大化
加快后勤供应中心的建设。这个应该没有什么悬念,悬念就在于观念与利益的分割。并且加快“集聚”,形成集聚效应。构建高中低层次链,多元化,多层次满足不同需求。从而扩大服务能力,降低中小医院的潜在的行政成本,既提高了效率,也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5.对医学模式的改变是有意义的尝试
如,整合PET诊断中心等现代大型设备诊断中心与治疗中心,又如,心导管诊断治疗中心等。这种合并同类项将大大地方便患者就医,减少资源的浪费,但与此同 时,对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然,这就要求医院的管理者们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与完善医院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此 外,政府的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整合带来的责任归属等问题也是需要明确的。
6.对付费制度的改革也有促进作用
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专科越专会带动支付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对临床路径的选取提供更多的证据。当然对当前医院的运转机制也是一次冲击,比如机器是利润中心的问 题。为什么医院争相购买大型设备大家是很清楚的。但是付费制度就决定医院需要有这种服务的提供。同时,取消以药养医应该就是要对支付制度的改变!支付部门 应该考虑改革不合理的支付办法,是否参考美国的支付办法,分两部分支付,一是医生的收入,医生收入主要来源于诊疗费和手术费;二是医院的支出,医院的主要 在后勤供应,住院设施(住院费)和各种服务的提供(检查、护理)等服务收费,这就是医院的收入。要明白,也不要忌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不可能使费用降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原来的医生价值被绑架了!医生价值的回归和科学管理的实施,仅仅这两项就会是费用增加!但是改革前后费用支出标准化 之后,患者的实惠是增加的,不合理的费用应该是减少的!
7.实现专科用药和卫生材料的统一购销
有人认为目前的招标有很多弊病,医院难以使用最合适的“东西”。我认为是有点道理的。可以对照一下“团购”方式,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借鉴吗?对专科用药和卫生材料的统购统销,一方面是通过大批量适当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保证质量,最后就是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能。
四、第四乐章——回想曲
没有狂想,生活很郁闷,有狂想并不是病。也许是创造伟大事业的开始。一番狂想之后,让我们回到现实当中,冷静地思考现实的问题:观念,体制,机制。狂想曲可以在旧城奏起,也可以在新区谱写。(文章选自卓信医学网http://www.zhuoxinmed.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