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了 患 者 的 利 益
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工作很给力 新闻来源:遂宁新闻网 今年4月25日, 卫生部召开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视频培训会议,会议就《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草案)》进行了集中学习,并对2011年全国抗菌药 物 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作了统一部署。相隔11天之后,卫生部又组织召开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视频会议。提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将是未来三年加强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有效解决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6月2日,市中心医院召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动员会,提出要通过为期三年的专项整治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更加科学、规范。
时隔2个月,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是否取得了成效?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动真格?是追求短期效果还是探索长效机制?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走访了市中心医院。
变化一:抗菌药物缩水一半
根据医院出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将不得超过50种。
专项整治启动后,医院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抗菌药物的梳理。今年5月以前,医院使用的抗菌药物有90种,共140个品规。6月底,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经过充分调研、分析、论证和参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对医院使用的抗菌药品品种进行了调整。 7月1日,医院对被淘汰的品种予以及时清退,使医院目前抗菌药物品种数控制在50个品种以内,品规也缩减为75种。
变化二:临床医师 考核后方有抗菌药物使用权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对抗菌药物实行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级管理制度。 之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单纯按医生职称划分分级使用权限,整治后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不仅有职称限制,更需要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
目前,医院已经对全院医师进行了连续四次抗菌药物的培训,通过考核已有116名临床医师获得了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权限,有
83名临床主治医师获得了抗菌药物限制使用权限,有154名副高级以上的临床医师获得了抗菌药物特殊使用权限。
变化三:临床药师 参与用药全过程
※ 临床药师介入临床用药过程
昨(9日)天下午,药剂科副主任、临床药师李钟勇又接到了一个要求会诊的电话,这已经是这个月第10个会诊电话了。“以前一个月也就几例十几例。”李钟勇说, 自从医院启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之后,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频率逐渐增加,临床医师要求临床药师会诊比以往增加了2倍。
2009年,李钟勇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参加了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 并取得了临床药师的执业资格,专门从事感染类疾病的临床用药指导。 随后他的3名同事也先后参加培训或进修。目前,市中心医院专职临床药师已经有4人,分别是感染专业临床药师、肿瘤专业临床药师、心血管专业临床药师和神经专业临床药师。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只有药房才是药师的“舞台”,负责配药和供药。 但市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尹怀文却介绍说,随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的逐步深入, 取得执业资格的临床药师的工作场地已经不再局限于药房,更多的时候是走进病房,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审核医嘱或处方,参与临床医师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实施与监护; 参与日常性医疗查房和会诊,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在用药实践中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 对用药难度大的患者,应实施药学监护、查房和书写药历; 根据临床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的监测, 并依据其临床诊断和药动学、药效学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 药师为何要从药房走近临床病人?
很多人都知道“医师”和“药师”,但“临床药师”可能就没有听说过或者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市中心医院第一批临床药师上岗已经有近三年时间。而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临床医生对他们的肯定是在今年5月之后。因为,通过无数次的临床实践证明,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大大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62岁的蔡大爷因为车祸导致头部受伤,在安居当地治疗一周后因感染加重转入市中心医院。通过痰菌培养,发现了阴沟肠杆菌。经药敏报告提示:仅对“阿米卡星”敏感。但“阿米卡星”只是一般的抗菌药物,对控制蔡大爷的感染是否有效呢? 如果不用“阿米卡星”又该用什么药呢?神经外科带着这个疑虑邀请临床药师李钟勇会诊。
经过临床查房、会诊和讨论,临床药师建议选用“头孢吡肟”联用“阿米卡星”。李钟勇解释道: 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本应采用高一级的抗菌药物——泰能, 而药敏提示病人只对“阿米卡星”敏感, 此刻使用泰能不但可能无效还会给病人增加费用负担,但如果单独使用“阿米卡星”不一定会产生效果。
事实证明,为蔡大爷联合使用“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做法是完全正确的。用药3天之后蔡大爷的病情明显好转,体温也基本恢复正常;5天之后肺部感染基本得到控制;7天之后停用阿米卡星,10天之后停用所有抗生素。 在此期间,临床药师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到病房里看望蔡大爷,并与临床医生一起讨论,提供药物治疗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疾病诊治本身,临床医生有着绝对的发言权。 但对于药物的认识和使用,临床药师则更能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蔡大爷的例子已经很好地说明了一个“临床药师”的职责和作用。
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用药安全性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要。 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师”的推出代表了一种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和方向。医院通过推出“临床药师制”,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临床用药工作中, 不仅可以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更可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除了临床药师会诊量的陡增,检验科的细菌培养和涂片量也在短期内增多。 “去年7月细菌培养仅有830份,涂片810份。 2011年7月这两种检验分别增加到1284份和2370份。”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蒲泽宴说,“这是因为细菌培养后可以做药敏实验,涂片可以直接查看细菌,两种检验结果都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变化五:信息平台 为合理用药把关
今年6月,市中心医院实现了电子处方临床科室全覆盖的目标,并在医生工作站系统中加入常用药品说明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内容,通过嵌入的合理用药软件为不合理用药的医生纠错。
在消化内科,徐建玉主任为记者做了一次演示。记者看到在她点击“存盘”之后, 系统自动弹出了一个提示窗口:“左氧氟沙星和整肠生慎用”、“利福平与氟康唑慎用。显示该提示的原因是: 联用左氧氟沙星会杀灭双歧活杆菌,两者疗效会受到影响而下降,故不宜合用;利福平会干扰氟康唑在体内的代谢影响氟康唑的疗效。
“以往的质量控制多在事后,而启用电子病历之后,更多的质控将在过程中完成。 比如,我们已经在系统中相续录入了医院现有药品的说明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内容, 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如果出现药品搭配、剂量、次数等错误时,系统会自动给出提示。而且,非相应抗菌药物使用处方权级别医生不能开出该级别抗菌药物。”医院信息科科长包勇介绍。
变化六:临床科室 慎用少用抗菌药物
每逢暑假都是儿外科疝气手术的高峰期,按照以往的惯例,病人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要分别使用1次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的发生。但今年暑假,儿外科疝气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几乎为“0”。副主任胡文利说,“疝气、鞘膜积液这类手术,我们几乎不会使用抗菌药物。针对重要器官——隐睾的手术,也只在术前0.5到2小时内预防性使用1次抗菌药物。”
同样,眼科副主任李恒也介绍说, 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后, 眼科对眼睑整形、白内障、青光眼、结膜手术,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科室Ⅰ类切口手术几乎不会使用抗菌药物。目前眼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也降至15%左右。而医院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中, 要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将控制在60%以内,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也不超过20%。
在近期医院高密度、高强度的控制下,全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短期内得到大幅控制,已经从2010年7月的100%降低为47.91%。个别科室甚至已经降至10%左右。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从2010年7月的5.98天,降低为现在的1.39天。
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并非Ⅰ类切口手术范畴,今年7月,医 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下降了12.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月的72.07%下降为46.91%。短短三个月,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降幅超过50%。
□ 采访后记
短短2个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市中心医院已经发生了如此明显的变化,充分显示出医院在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专项整治中的决心。 通过采访,我们看到的是更多制度的建设和过程监督、临床药师等的有效应用,与以往的“一罚
了之”相比,医院此次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更注重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合理化、规范化, 更注重专业间的合作和
各种平台监管的交叉,更注重全员参与与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