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新手激活药事管理抗菌药物药师培训举报中心药考软件
本站已运行

临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 wx_jytEetEe3X4N大家说:祝贺临床药师网建网17周年
  • r1235201314rclinphar说:祝贺走过17个春秋,希望越办越好,一直陪伴我们。
  • hhw859大家说:这里真好,可以下载好多课件
  • hhw859大家说:大家好,工作顺利
  • wx_HQ_AwAoX大家说:一起加油!
  • wx_CfsfWCUwfUnd大家说:加油!!!
  • 568721zsl临床药师网说说:感谢分享知识
  • clinphar大家说: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 cwc平台说:发挥全国各临床药师的力量,众人是柴火焰高,一定会越办越好
  • 神女应无恙好的平台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wx_poNQQV902inq越办越好说:好的平台,希望吸引更多人才
  • 13885433081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HF^O^平台说:希望临药网这个平台越办越好!
  • jingxuchen平台说:给我们基层工作的药师提供了帮助,关键时刻雪中送炭,敞开胸怀素材共享,万紫千红总是春,越来越兴旺!
  • lipinshang平台说:10多年的临药网忠实粉,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查找资料非常方便,愿平台越来越好。
  • sd13jyyyxklss平台说:好的平台,知识丰富,开阔眼界,望越办越好
  • liutangren平台说:风雨同舟相处十五年,越来越好。
  • 求知临床药师网说:生日快乐!从牙牙学语长成15岁“帅哥”
  • gary平台说:希望临床药师网越办越好,为广大临床药师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交流
  • Alst210507平台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15129825015临床药师网说:非常棒的平台,但愿越办越好。
  • 568721zsl临床药师网说说:药师学习平台,相信药师网越办越好
  • lzh0586临药网说:祝福网站越来越好,祝福同仁万事如意!
  • sunny-yaoshi临床药师网说:希望论坛越办越好,成为药学人员学习的首选网站!加油
  • 冬日暖阳~秀临药网说:此平台是药学人家园,常常来交流小憩,愿学科越来越好,愿药学人日子越来越好
  • 修行临床药师网说:好的平台,希望越办越好
  • sln123临床药师网说:对我们工作非常有帮助
  • 一千小可爱临床药师网说:感谢这个平台,临床药师网yyds
  • 小分队临床药师网说:这个网站的内容对工作和学习的帮助太大了。内容质量好,权威性高
  • chuyinghong药师说:临床药师真正体现药师价值的机遇来了!
  • gyh660222感谢老师为交流平台做的贡献。说:对我们工作很有帮助
  • 郜琪臻太好了,终于又见面了说:越办越好
  • sunqi3541盛京医院说:希望能被基地录取
  • gary大家说:祝临床药师网越来越好
  • 柠檬梅子临床药师网的老师们说:谢谢临床药学网给我们基层药师提供学习平台,希望我们也能进专业平台学习
  • 我是庆宇平台说:恭喜恢复开放,这是我们临床药师的福音啊!
  • 祥籽clinphar说:我们支持~感谢临药网
  • Terry0915大家说:无意间点开网页 居然可以上了 还开心呀 希望网站越办越好
  • gfelwaiz临床药师网说:希望功能越来越完善
  • clinphar大家说:数据基本恢复完毕,大部分版块已经开放。
  • 海上升明月clinphar说:祝临床药师网越办越好 一直到永远
  • yyhh425666什么时候取消密码呢说:祝药师网越办越好
  • 鸢舞轩临床药学说:希望能在这里学到更多
  • clinphar大家说:数据恢复中,会逐步开放及取消密码。
  • 水月洞天自己说:做好自己就OK其余随缘
  • 梁药师201902227临床药师网说:好平台,提高自我的一个学习平台
  • Lion898大家说:共同成长!祝各位药师越来越学识渊博!
  • qazw310临床药学说:可找到组织了
  • clinphar大家说:贺临床药师网建站13周年!
  • tianshenglu临床药师网说:这真是个非常实用的论坛,希望越来越好
总共63694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3227|回复: 0

    跟彩虹学习中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3-18 17:00
  • 乐乐周药师 发表于 2009-2-3 00: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床药师网(linyao.net)免责声明
    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1、阴阳乃大道
    古人仰望天,俯察地,悟出了阴阳学说。法天则地,成了中华文明产生的来源,也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周易•系辞下》)。古人就是这样运用着“法天则地”这个法宝,在不断地观察着宇宙。他们看到了些什么呢?古人在观察大自然时,首先看到和感受到的是由比较而得的“二元对立的事物”:天和地、白昼和黑夜、太阳与月亮、男人和女人、人肢体两侧的对称、动物的雄性与雌性、冷与热、高与低、升与降、进与退……这众多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两种相反或称相对的势力,这两种势力又是互相以对方作为自己生存的必须条件,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同时,这两种势力又是彼此之间进行着消长进退的过程:冬至以后,白昼一天天变长、随后渐渐变暖,直到夏天,这一时期为阳长阴消(阳进阴退)。夏至以后,白昼一天天变短,夜间一天天变长,天气一天天变凉,直到寒冬,这一时期为阴长阳消(阴进阳退)。如此,阴消阳长,阳进阴退,阳消阴长,阳退阴进,物极必反,这样周而复始地、反复地进行着。于是,先人将其称为阴阳。这反映了世界的普遍现象,代表了普遍规律。大至整个世界,小至一个器官(如胰腺。胰岛细胞分为a细胞和B细胞),微至基因(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于是逐渐提炼出阴阳学说这一基本哲学理论。
    2、五行为纲纪
    古人在观察大自然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向上观察,发现天上有五大亮星在经常不断地运动着:青绿色的是木星、红彤彤的是火星、黄澄澄的是土星、白而亮的是金星、紧靠太阳的是水星(注:水星不黑。此有两种解释:A、古人认为,太阳为寒水之藏,水星紧靠太阳,故属水。B、水星同月亮一样都为阴,阴本玄冥幽暗之物,但阴得阳光则亮,而不显其黑之本色。又注:今日天文研究,太阳有9大行星,还有众多的小行星,但古人仅就肉眼所见而论,肉眼不常见者,不在其例。古人重视肉眼所见之象)。向下观察,发现地有东西南北中央五方位,且南方基本为红壤、北方为黑壤、西方为白壤(沙石)、东方为青壤(青泥),中央为黄壤。古人综观一年的气候:春天多东风,东风一吹,遍地皆绿。于是归纳为:东方生风,风生木;夏天多南风,南风一吹,气候则热。于是归纳为:南方生热,热生火;季夏(长夏)少风,气候潮湿闷热,土壤生长植物的能力最强。于是归纳为:中央生湿,湿生土;到了秋天,西风渐多,西风一吹,湿热减消,天气转为凉爽干燥。于是归纳为:西方生燥,燥生金;冬天多北风,北风一吹,气候变冷,且降水以前气温先降。于是归纳为:北方生寒,寒生水(化学理论是H和O这两种元素化合生成水;而中医认为寒冷产生水。如长江、黄河都发源于寒冷的高原雪山;夏天在凉的地方有水滴生成。这就是中医的方法)。于是时令按照“春天--夏天--长夏--秋天--冬天--春天……”这样地依次运行、和循环着。古人反观人类自身:重复着生、长、壮、老、死五个过程;人的手有五个手指……在此基础上,古人提炼出了五行学说。这种五行学说早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已经是很成熟的了。例如:《尚书•洪范》(洪,大;范,铸物之模,引申为规矩,法度)所记载的“五行”,是由商朝的“科学院院长”箕子告诉周武王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水趋于低下之处而滋润之,故人下部之病多缘水湿,泄泻、脚肿之类是也),火曰炎上(火使其上部热,而不使其下部热,故造饭之锅,必置于火之上方,在下则难热矣。而人之热病,多在上方,牙痛、目赤、咽痛之类是也),木曰曲直(草木之性,当曲则曲,当直则直,随势而定,各得其所。向阳之葵,随日而转;喜湿之蔓,趋湿地而延;攀高之藤,顺势而附--若有谋虑,若能判断。所以,有是非曲直一词),金曰从革(革,改革,气候由热而变冷,由湿而变燥),土爰稼穑(稼穑则五谷化生,百谷化而出,故长夏之时,物腐朽最快,果实成就最多,发酵之事,多在斯时)。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仅描述了五行,而且明确地概括了五行的特征。所以说,中医中的关键思想,其奠定确实早于春秋时期。当这种阴阳五行学说,和人的生理、病理密切联系到一起时,中医就有了成熟的理论。
    3、哲学统百科
    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建立以后,延伸到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而并不仅限于医学。例如:中国的围棋,分黑白二子以象征阴阳,取361个交叉点以象征一年之日数;中国的象棋,黑红两方以象征阴阳,两方各占五个行以象征五行。中国的算盘,上格2个珠以示阴阳,下格五个珠以象征五行。其实,中国古代的数学也体现了阴阳五行:实行五进位制,阳数五(1、3、5、7、9),阴数五(2、4、6、8、10)。戏剧中角色分为生、末、净、旦、丑五个行当;手、眼、心、法、步五种基本功;念、唱、做、打、舞五种基本技能。音乐中的音律也划分为角、徵、宫、商、羽五音。我国早期的冶炼工业也称为五金--金色黄;银色白;铜色赤;铁色青;锡铅色黑。军队实行五编制法,至于中医理论中五行划分就更多了:五谷、五味、五畜、五果、五菜……就连朝代的更迭也和阴阳五行联系起来。如:周朝禀火德,秦朝灭掉了周朝,而水是灭火的,所以,秦朝禀水德。水色黑,所以,秦朝崇尚黑色,令人民戴黑头巾,名曰:黔首。五行既然是一种哲学理论,就当然会广泛渗透到多个领域而发挥指导作用。不过,渗透在其它领域里的五行观受到的攻击还少一些,而渗透于朝代更迭的五行论就远没有那么幸运了。它在近代倍受抨击,说它是机械、僵化、教条,甚至由此累及了整个五行学说。致使五行学说一度面临着被彻底否定的局面。那么,这种阴阳五行在朝代的更迭中,究竟有无道理?作者对此是肯定的。改朝换代--治国方略的确定和更改基本是按照两种五行运作方式进行的:A、“克”的方式。如周朝是放权式的,诸侯国各自为政;取代周朝的秦朝则是集权式的,一切权利归皇帝。秦朝的统治建立在峻法、酷刑这一严厉的基础上;汉朝的统治建立在缓刑、温和、与民休息的基础上。五代时期的权利是下放的,权利掌握在军阀手中;而宋代的权利则是高度集中。B、“生”--传承而发展的方式。宋朝强调伦理,崇尚儒家(中间的元朝很短暂,明朝基本上是承接宋朝;宋朝享受腐化,懦弱,属土,元朝刚强勇猛属木;明朝似宋朝,土侮木而胜元);明朝仍是如此,而且进行了强化。如对孔子的尊崇这时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邓小平开了市场经济的大门,江泽民把市场经济大大强化。西方竞选,也蕴涵了这个道理。前任治国有方,口碑较好,到期卸任的,其继任则往往是主张继续前任的方针,进行补充、完善;前任方针有偏,人民有不满情绪的,后任则竞选时往往抨击其政策,并提出新的方略。所以,治国方略、朝代更迭其实也蕴涵着五行之理。合于其哲理,合于当时的时势,国家才有巩固的基础;违背其哲理,逆时势而行,则难以久长。
    4、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灵魂
    既然阴阳五行蕴涵在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东方文明的哲学基础,而中医学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自然也要受到这种理论的熏陶和指导。古人在观察人体时,最初是从实质的形体出发的,但上升到高级阶段以后,已经有别于这种简单的脏器实体。实际上,古人是有精细的解剖基础的。譬如:《素问》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切循度量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难经》也有很详细的解剖记载。如:“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此外,《难经》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各个“藏、府”的大小轻重,也说明古人有第一手的解剖资料。还有《灵枢》所记载的各经的循行--上膈,属肺;下膈,属肝等等,也说明了古人对解剖的熟悉。《中国中医药报》1998年10月9日报道:5000年前,我国已经有开颅手术。更是说明了我国古人对人体观察细致,有很好的解剖基础。这是由于古人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但是,我国的古代医家并没有将认识局限在这形体之上,因为他们认识到物质具有无限可分性。《庄子》中说“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物量无穷”所以,古人没有走这种“微观--微观--再微观”的道路,而是通过观察人体的藏器,结合生理、病理现象,综合社会、天人关系,从中找出了内涵于形体之中、又超出于形体之上的基本规律,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上升到了阴阳五行这一哲学高度。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譬如:古代医家认为,天为阳,天在经常不断地运动着;地为阴,应处在一种安静状态(地球本身和地球内部都在运动着,但这种运动为人所不觉,否则,觉得地动则为反常),地下藏有各种精微物质。人与此相应,躯壳内一些器官不断地运动着,传输着物质,这与“天”的功能相类似,属于阳,将其命名为“六腑”。(腑原自府,府中人来人往,办公处理事务之地,非定居之所)。躯壳内另有一类器官,须保持一种安静状态(自觉安静。如心在跳动,但人不能觉得跳动,否则便是心悸;肺在不断地呼气吸气,但人应在自然、不觉用力的状态下呼吸,否则便为喘促),这些器官贮藏着精气,这些精气不宜外泄,外泄则危险(心及动脉血管中的精气不可外泄,肺虽然可以呼出气体,但肺不可与外界相通,通则精气外泄而死),此类器官的功能与“地”相类似,属于阴,将其命名为“五藏ZANG” ,藏ZANG者,藏CANG也。(府)于是,阴阳学说与人的生理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古代医家还发现:人体内的肝、心、脾、肺、肾符合五行的一般规律:肝色青,而春天色青,一派生机;人的少年生机勃勃,合于肝;心色赤,为热之源泉,而夏天火热,万物繁茂;人的成年热情奔放,健壮有力(力量、能力、潜力),雷厉风行干事业,合于心;肺色白,而秋天色白,一派悲凉肃杀;人的老年悲凉清静,力(精力、气力)衰体弱,合于肺;肾色黑,而冬天昼短夜长,天气寒冷,人们藏于室内,出门较少;而人的垂暮之年,生命式微,垂垂欲绝,如万物凋零,沉沉寂寂,少动多藏,情绪内收而淡漠,合于肾;脾色黄(有人可能觉得脾色不黄,事实上,这是近代医家翻译西医时张冠李戴所造成的讹误,脾居于中央,色黄,味甘,与水谷运化有关,不可或缺,这应是西医胰腺的原型),而长夏庄稼成熟,果实金黄;人的壮年事业有成,硕果累累,成就斐然,合于脾。故将肝心脾肺肾命名为五藏,以合于五行。因为人的生理与春、夏、长夏、秋、冬这五个时令密切配合,所以,恽铁樵说“人之五藏,乃四时之五藏,非血肉之五藏”。由于五行、五时、五藏和人的生理、病理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从此,在中医学中,生理与哲学契合一起,大自然与人体密切交融,形成了中医的藏象学说。这一藏象理论,已经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脏器,而是和传统文化密切结合了的功能和生理的代表。这样,在中医的眼里,“人”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体,更不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有序组合的一个物质堆”,而是一个貌肖天地之形,蕴涵自然之法--这样一个具有理性的、由物质和精神极度精密地结合起来的生命体。“阴阳合气,命曰成人”,“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不理解中医的人,往往埋怨中医的哲学色彩,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贯穿了阴阳五行学说这根红线,中医才跳出了经验的幼稚胞胎,走向了成熟,才真得能称为一门独特的科学。一部《内经》,始终有一根红线贯穿,那就是阴阳五行。阴之所生……明言五行;谨守病机,各司……暗言五行。所谓五藏辨证,就是五行辨证。因为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中医才称得上从低级跃升到了高级,才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成熟的学科。因为哲学之所以称为哲学,就是因为它对科学各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一门科学能与哲学发生密切联系,才能称得上成熟,才算步入了高级阶段。中医在实践中逐步酝酿,经过古代先哲的思维,提炼出理论,这样的理论又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修正、完善、充实和提升,经过长期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很可能不限于5000年,而是上百万年),中医逐步于“人类的现代”--数千年来--成熟了。中医成熟以后,对中华民族、亚洲乃至世界的卫生保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我们这个东方人口大国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彩虹(58534393) 23:12:20
    古代的贤达在认识事物时,既然没有走“微观--再微观”的道路,那他们采取的是一种怎样的认识方法呢?是格物。《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知识,智慧)。致知在格物(格,推究,穷究;穷至事物之理)。”就是说,古人在认识事物时,没有钻形体实质这个牛角尖,而是从事物的成长、发育、环境、质地、外观之象、对它的体验等多个方面,以求其内含之“理”。这就叫格物致知。朱丹溪写了一本书,名曰《格致余论》就是取意于此。如:中药中凡是阴柔难干的(如生地、枸杞、天冬、党参等),多用于补养阴津;贝类(牡蛎、珍珠母)潜藏于水底,故多用于潜阳。古人在格物时,有一个基本思路,这就是:重视天地人的统一性和联系性。于是,总是将大自然和人两相比照,这种方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而产生的科学,常带有综合科学的特色。具体地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人合自然
    古人悟出了人与大自然的高度统一、紧密联系。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譬如:古人看到草木生长在地表之上,得水而生长。于是,得出“水生木”的结论;联系到人体,毛发生长在皮肤之外表,得津血而生长。于是将人的毛发比作草木。西医有一种疾病叫做“席汉氏综合征”,就是人因为大出血等导致了全身的毛发脱落。正好印证了“水生木”、“血养毛发”这一理论。当然,有的医生可能说,有脱发病人,我用了养学血药,效果不著,这“水生木”、“血养毛发”理论究竟对不对呢?这要看你对病机掌握得有多深。仅举一例。何庆余(男,34岁,承德市公安局干警。初诊时间:2004年11月26日。患者到东帝汶参加维和后,脱发,整个头顶毛发全无。侧头、后头留有少许毛发。脉滑近滞,左脉及尺脉弱,右脉弦。考虑东帝汶地处热带,气候湿热,去前不脱发,去后乃脱,必与气候之湿热有关。此必湿热伤肾,水不生木使然。处方:瓜蒌、清半夏、竹茹、石菖蒲、桔梗、苏子、黄芩、前胡以除痰浊,祛湿热;楮实子、女贞子、白芍以养阴;地龙、鸡血藤以通经。此方加减,服用一月,毛发基本恢复正常。)
    人身体中骨骼是最硬的部分,是人体的支架,而自然界中山石是硬的,支撑力最强,所以,将人体的骨骼比作大自然的山石。大自然中最明亮的是日月,而人得以明察万物的是眼睛,所以,将人的眼睛比作日月。对于将眼睛比做日月,有些人认为牵强,作者则不这样认为。古人研究天文也和研究其他学问一样,主要是“由象察理”。譬如:古人发现:月亮的周期基本与女人经血下泄的周期一致,女人为阴,月经所下是阴血。又,月亮的圆缺与大海的潮水密切相关,故古人认为月亮是最大的“阴”--太(太者,大也)阴。至于太阳则疑义不多,它是地球上“阳热”的主要来源。而人的眼睛之所以能明辨万物,就是赖于这个“大阴”和“大阳”。女人年过七七,阴血亏虚,则眼睛昏花;男子年老,阳气衰竭,则两目昏暗。《审视瑶函》说:“虽云目病非热不发,非寒不止,此言乎火之大概耳!内有阴虚、冷泪、昏眇、脱阳等症,岂可独言是火而用寒凉也?可见,眼睛的疾病有火盛阴亏和阳衰火弱两种。可知,古人将眼睛比做日月是有道理的。此外,大自然的江河是浇灌滋润大地的,而人的经脉是灌注全身而起营养滋润作用的,故将大自然的江河比作人的经脉。我国自古就有“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天地混沌初分,盘古顶天立地而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也日长一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的身躯亦极大极长。他的毛发变成了草木,血液变成了江河,肉变成了土地,骨骼变成了山陵,两眼变成了日月……。这一神话充分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这虽然不是科学,不能当真,但它说明的事理却真实可取。近代有学者研究:现在的地壳中已知的天然化学元素有92种,而在人体上已经发现了60多种。而且,根据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不同,形成一条“丰度曲线”,再将人体的化学成分的构成比例的“丰度曲线”与之进行比较,结果竟是惊人的一致(如人体内水占60-70%,与地壳是一致的)。将人体的生理及病理联系自然,也是应如形影:天寒则地裂,而人皮肤的皲裂多发于冬天;天热则雨多,而人的汗多出于热时(中医认为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天旱地干则草木枯萎,而从生理来看,女子“七七,任脉(阴脉之海,总统一身之阴)虚,太冲脉(冲为血海)衰少”,此时阴血亏了,于是,头发变白、落发多了。从病理来看,大量失血以后,病人可患一种叫“席汉氏综合征”的病,主症是全身的毛发脱落--这些都是水不生草木的表现;岩石的主要成分是钙,地表缺少岩石的地方就松软,人的骨骼中的主要成分也是钙,小儿身体中缺少了钙,骨头就软,严重的可导致骨骼变形。
    2、万象含道
    古人把格物的方法,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格物的过程主要是察其象,悟其理。如:阳性主动,阴性主静。而脚扑朔者是雄兔,眼迷离者是雌兔。雄性喜动,雌性喜静,这是符合动物界的一般规律的。春秋时周定王派单襄公下去搞调查,单子到了陈国,看到道路充满杂草和污秽,有关的官员也不来迎接,粮食暴露在外,河上该架桥也不架,路上该种树也不种,田地荒芜,民人却忙着给国君修造游玩的园林。于是,单子回来后告诉周定王说,陈国要灭亡了。后来果然如此。鲁桓公十三年的春天,楚武王派莫敖攻打罗国。执政的大夫伯比送莫敖后归来,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心浮气躁)矣”。结果,真的败了。管仲同齐桓公北伐,到了沙漠地带,士兵缺水,渴不得饮,管仲教士兵在蚂蚁的巢穴下方挖掘,从而找到了水。察象--格物以悟理,古人运用这种方法,还廉价、高效地解决了许多其它问题。譬如品评西瓜以确定它的生熟和瓤色,有经验的瓜农,不是将其切开(切开就难以保存了),也不是予以CT、B超检查,而是通过外面看皮色、触滑涩、观外形、掂轻重,即可进行正确的判断。此外,养鸡者判断小鸡的雄雌,伯乐的相马(如听马的鸣叫--声如龙吟),农民判断耕牛的温驯或顽劣(如看领窝深浅、蹄子的正斜,牛角的形状),都是采用这种格物的方法。
    3、从象察病
    中医在观察人体的时候,也是采用这种“以象求理”的格物方法。譬如:一个人身体矫健,声音洪亮而说话有底气,眼睛明亮而有光彩,性情柔和,鼻头明润,耳轮白亮,这就健康;反之,迈步艰难,说话有气无力,眼睛昏暗而无神采,性情乖戾,鼻头晦暗,耳轮焦枯,就疾病危重。肝色青而主怒,人发怒后面色铁青;心色赤而主火,若病人面色红赤,则病在心或为火旺。临床所见冠心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绝大多数都面赤。同理,脾色黄,若病人脾虚食少纳呆,则面色萎黄。在昏迷患者中,如果见到:A、目闭,翻开以后,眼珠子晦暗无光。因为肝开窍于目,此为肝绝;B、额汗如珠。因为汗为心之液,此为心绝;C、两手张开,触之无反应。因为脾主四肢,此为脾绝;D、息(呼吸)鼾,似乎睡得很深。因为肺主息(呼吸),此为肺绝;E、尿遗或大便出。因为肾司二便,此为肾绝。若见这些,是为五绝,难以抢救,大多会一命呜呼。
    4、格物辨药
    因为万物禀受自然之气而成,万物中即包含了大自然之理。这个大自然之理,同样通过“象”等方面透露出来。所以,人们可凭此以审察药物之特性。因人与天地相参,故可从所悟之药物特性得到调理人体之“道”(药物之左偏纠正人之右偏)。中药的发现大多如此。如古人发现:心的颜色是红的,故色红的植物大多入心 。如:丹参、鸡血藤、红花、赤芍药等;麻黄的下面少有积雪,其茎中空,故麻黄可温散寒邪而善通(其节不利于通达,故用麻黄时要去节);水蛭生于水中,喜吸人静脉(青筋)中的血,且吸血时血液不凝,故用之以化瘀血;地龙生于沃土之中,食土壤中的腐殖质,性喜湿热,热天降雨则亢奋,善于钻通上下,故以之通经;蝉喝而不吃,尿而不拉,夏天则出于地外,天热则亢奋异常,秋凉则死,禀清阳之气,有外达之功,故用之以解表透热;胆为中正之官,而竹生性正直,刚而不屈,故取之以入胆。所以,如果脾土有余,湿热过盛,则选用竹茹治疗。菊花生于秋天,其色本黄,当天寒气凉,霜雪降下,花变白色,始取作药用。此药禀受“秋、金”之气,生长本在最高处,而“风”惯于行于高处。所谓“巅高之处,唯风可到”。制风木者是金,故取菊花以平肝风。麦芽、黄芩、地龙、白芍、甘草
    善于从生活环境、习性、颜色、质地、口感、吃后的体会等多方面来分析生物(物体),并从中发现其特性,临床就是“用其特性以纠正人之偏性”。将格物所得之特性用于临床时,一般要进行反复的临床检验,最后得出和验证结论。这就是中医所采用的简明有效的方法。
    或许有人要问:这种格物致知的方法科学吗?事实求是地说,由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有些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解释。请注意:这种解释往往是从一、两个角度的解释,也并没有完全解释清楚。譬如黄连。西医很早就发现了内含黄连素,可以抗一些病菌,尤其是肠道病菌。但中医用黄连决非仅仅限于治疗肠道疾病,还用于心烦、热性的上部出血等,西医对此解释的还远远不够。况且,黄连含有黄连素,其他许多的植物也含有黄连素,但这些植物的功效都不等于黄连。所以,所谓的药理研究,还远未弄清中药的作用原理。更有一些中药,用当代的科学道理还无法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很可能是由于当代的科学尚幼稚,还不足以解释其中的深奥道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即使不叫近代的这种狭义科学,也无妨。但他是真理,是真理就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格物所致之“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如蝉衣确实有解表的良效,临床百验不爽。象感冒初期有恶寒等表证,用蝉衣后汗出而愈。但西医认为感冒是病毒引起来的,而蝉衣未见说有抗病毒的功效。所以,尽管百年以来,有许多“近(当)代科学的迷信者”--把近(当)代科学当成了绝对真理或能力的巅峰,并以此作为衡量中医的尺子的人--对中医不认可,但中医就是岿然不倒。这提示我们: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宝就宝在她内藏着西医和现代科学尚未发现的东西。如果已经发现完了,那宝就不甚宝贵了。中医这种由象察理的方法--格物,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叫做“黑箱”的方法,即事物是处在一个黑箱之中的,我们要认识这个事物,不必打开箱子而是通过间接的表征进行分析观察,就可以知道。或许有的人认为:何不干脆将箱子打开呢?问题是,世界上的事物极其纷繁复杂,而我们的科技能力十分有限,无法将这些“箱子”统统打开。如现代物理学认为:世界上有90%以上的物质是“暗物质”,因为无法看到,所以,只能是间接察之。即使是那其余的10%,我们也远远地未能都看得见、摸得到。一些好似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其实,也只是看到了它的某一部分、摸到了它的某一部分。决非看到、摸到了它的全部。如:这里有一支粉笔,我们看到了,但这只是看到了它的外表,并没有看到它的里面;将它掰开来看呢,也只是看到了它的里面的一部分,并没有看到它里面的全部。将它粉碎来看呢,也没有看到它里面的全部。因为它还可以进一步粉碎。即使是外表,限于我们的眼睛的能力(眼睛不能看到所有的东西),所看到的也只是它的外表的一部分,并非看到了它的外表的全部。所以,我们观察任何事物,都只是看到和摸到了它的一部分,并非看到、摸到了它的全部。比如它的超微结构。看得见、摸得到,这是认识事物时的初级阶段,或曰表浅阶段。随着研究不断攀升到高级阶段,在任何时期都会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而导致无法直接看到和摸到。所以,物理学在初级阶段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但到了高级阶段以后,就已经是直接看不见、直接摸不到的了。如电子云学说、电子轨道学说、核爆炸的连锁反应理论、光的波粒二重性学说等等。所以,我们不要埋怨中医不直观、看不见、摸不着,而是要深入进去,认真思悟,尽早进入中医的殿堂。
    彩虹(58534393) 23:13:09
    “看得见、摸得着”,这是西医研究的基本追求。但作为研究来说,正常人体又不能任意地“看”和“摸”。譬如:活人内部的器官和组织细胞就难以“看”或“摸”。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西医采用了尸体或动物来做比照。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西医的这种研究离开了真正的“人”,他所研究的对象似人而非人。所以,这种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时,有时可照搬于人,如外科的手术操作等--但也常常不适用于人,起码不很合适,这在内科系统比较突出。这是因为:西医以往对人的认识,基本是采用分析的方法,而这种分析限于认识的能力,又仅仅局限于有形质体方面。所以,其一,它只看到了一个生物的、肉体的人,甚至不能称作人,只能称作尸体。如解剖室里所见即如此。那么,中医是怎样看“人”呢?中医看人时把主要的着眼点放在无形的方面。所谓“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阴阳合气,命曰成人”。她认为人由无形之阳气和有形之阴血两方面交融而成。就是说,人体既有可见、可摸的有形部分,更重要的是有不能见、摸不到的无形部分。而且,在有形、无形这两方面中,无形的阳气是有形阴血的“帅”,即占有主导地位。所谓“气为血之帅”。而且,阳气还可以生血。而阴血乃是阳气的载体,是阳气的从属,阴血随阳气的变更而变更。所以说,中医在分析人体时,在阳气和阴血这两者之间,相对地把阴血--这种生物质体、肉体看得比较轻。它看到的人是一个心灵的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大自然之法的“法人”。所以它要特别强调:解剖室里所见,并非人;肉眼所能察觉的、双手可以触摸的、微观所能发现的,都只是人的一部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小部分,或是一些不重要的部分。那么,“人”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是无形的部分。比如计算机的好坏,最重要的不是看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而是看它的功能、它的软件。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令人尊敬的科学家,不是因为他比别人眼睛大、手指多、脖子长,而是那些无形的智力、思维等。即使“科学”一点地分析:腿长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跳高运动员;拳头大、胳膊粗,也未必就能获得拳击的好成绩。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无形的部分--“软件”。中医的长处就在于他重视这种“软件”,将其称之为无形之气。中医重视活生生的人体,重视人体内的无形之“气”。其二,西医将功能进行了肢解和割裂。分析,是近代科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分析者,企图将物体层层分解,以找到其本原。即:找出物质(物体)的基本微粒以求道,这叫做分析-还原论。但令人沮丧的是,道就是不肯露面。道至微,存在于至小无内之中;道又至大,弥纶于天地之外。分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以至无穷;析者,斧斤所加,少数变多数,大物成小物。世界上虽有少数可以见微而知著的情况,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然世界上更多的则是“分”而异于“合”者,此又不可不知。一羽不同于飞鸟,一斑而不像全豹。人体之中,多属此类。分析而观之,人体之中有C、有N,此有益无害之物;但化而合之,一成CN则有剧毒。总体而言之,人体内有火,以供给人之热量;但若析出其火,岂不焚毁销铄?肢体在于活人之身,于是有运动之妙,若切割而断之,则僵硬而无一能。以此而论,则离开了整体的局部,并无一能。如手能握物,但脑不正常则手可能无法握物;心不正常则手亦无法握物;肺不正常则手亦无法握物。故局部组织器官功能的实现,常常离不开其它组织器官的作用。一器官功能之优劣,不独关乎此器官,还与诸其它器官相关。所谓众星捧月,月益灿烂;诸翳遮日,日将无光。故“分析”之结果,难保不失真;叠加“分析”之结果,亦不等于“综合”之效用。
    西医正是使用这种分析-还原的方法:人是由若干器官组成的,器官又是由若干组织组成的,组织又是由细胞组成的……如此一层层地不断分解下去,以求得生命的“基元”。进而求得改变或操纵这些基元的功能及生理,以达到控制改变人体的功能和生理、病理的目的。比如西医发现:上肢的屈曲是原于肱二头肌的收缩。而在中医看来,上肢的这一屈曲动作,不是哪一个单一器官组织的事。首先,脾合于肉,藏意,是气的生化之源,屈曲动作必须依赖脾的气和意;其次,心为神明之大主,心神不正常这一屈曲动作也不会正常;此外,骨骼是人的支架,完成这一屈曲动作,还关乎骨--肾;筋主束骨,而疏土制土,这一屈曲动作还与筋--肝有关;以上有关者无论哪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上肢的屈曲动作。腿的功能是站立,但若没有了“气”,腿就站不成;眼睛的功能是看东西,但如果没有了“气”,眼睛就看不到或看不清东西。而中医采用的是临床直接观察研究的方法,它所面对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真实具体的病。要解决这些疾病,就要求她力求看到所有有关因素。这就迫使她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正是因为她具有可靠的实践性,所以,尽管中医的理论在外行人看来有点“抽象”、“怪异”,始终未被一些人认可,但谁也未能将其推翻或淘汰,其经典理论竟然历千万年而不衰,时至今日,不仅仍能有效地解决大部分的传统性疾病,而且对大部分新出现的现代疾病也能够大显身手,取得卓越的疗效。当我们使用中医的古老方法,治愈了一个个西医束手无策的疾病的时候,确实感到中医的生命力是那样的强大,那样的充满活力!我们的中医即使称作古老,但也决非衰老!
    二、中医、西医看病变,重“能”重“体”各有别
    当我们弄清楚了什么是“人”以后,自然涉及到另一个重要的概念:疾病。什么是疾病?诸家医学书籍很少有论断。这似乎成了一个奇怪的事情:既然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治疗疾病,可又对疾病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医生们所治疗的并非疾病,甚至绞尽脑汁所对抗的不仅不是“病患”,而是人体的“正气”?事实确有这种情况。如:有的发热患者,我们将其“热”退下后,疾病加重了;有的疼痛患者,给予止痛药物后,病情恶化了。所以,在此,笔者试图对疾病下一个定义。根据中医的临床实际,疾病可以用三个异常来表示:
    A、功能的异常。如:功能亢进--逾垣上屋,大便次数过多、吃得过多等等;功能减退--如站立不稳、握物无力、视力减退等等。
    B、感觉(信息)的异常。如:不应该有的感觉出现了--麻木、疼痛、酸楚、下坠、憋胀、耳鸣等等;应该有的感觉没有了--皮肤不知道冷热、鼻子嗅不到香臭、耳聋、目盲等等。
    C、形(体)质的异常。如:大体直观形态的异常--口眼歪斜、跛行、龟背、角弓反张、鹤膝等等;理化微观形质的异常-- 尿糖、尿蛋白、X片显示骨质增生、显微镜下的血尿等等。A、B两项属于中医无形之阳气的范畴,而C属于有形阴血的范畴。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方面,中医看重的是A和B ,即无形的阳气。如人死称为“断气”“没气了”。诊断疾病也常常根据患者的功能是否正常,感觉有无异常。而西医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时候,则看重的是C,即着眼于疾病的实质(实体)的变化,看重的是有“形”的“体”力图使用药物或手术将这种“病变体”毁掉或清除;由于中医着眼于患者的功能和感觉,看重的是无形之“气”。所以,治疗前不一定精确地将疾病定位在某一个准确的地方(事实上,许多证候病变的地方并非单一,而是很多处),或许不看重局部的实质形体有哪些异常。治疗目的有时不在于把这些异常的实体毁掉和清除。就是说,即使这种异常的病变实体还在,但如果患者没有了异常感觉,功能得到了恢复,便认为已经治愈。例如:在正骨这种医疗技术方面,西医最看重骨折后对位的程度,你对位是百分之百,这就没说的,十分满意;你对位是百分之七十,这是稍差,疗效不满意。而中医在接骨时,多数情况下是整复后外观无畸形,即肉眼看上去,大致上形体(肢体)周正,这就是对位满意。事实上,这样的对位往往并非百分之百。但是它主要的着眼点并非在此,而在于这个病人骨折愈合得是否快,愈合后功能恢复得如何,有无后遗症残留,有无不适感等等。如果没有这些不适感和后遗症,功能恢复良好,那么,即使当时的对位不是百分之百,哪怕只有百分之七十,也是效果良好。而即便你的对位是百分之百,但若骨折迟迟不愈合,或愈合后功能不能恢复,或遗留后遗症,这种治疗就是不成功的。所以说,中医在治疗时,最重视功能和感觉的恢复,而形体乃在其次。所以,她的理论贴切人体实际,贴切临床,而不尚空谈。我们在临床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病人自觉不适,在医院里检查,查找疾病,其结果,找了多时,检查了许多项,还是找不到能很恰当地对这些症状做出合理解释的疾病,无奈何,术穷之后,只好以一个“神经官能症”来交差了事。现在,又产生出了一个“亚健康”的新名词,试图对此进行解释。但这样的名词仍有许多不妥之处:亚健康应该是介于正常人与病人之间的一种状态,但是,许多这样的亚健康病人,其自身状况远远差于有些西医所谓的器质性病变的“病人”。由于西医在诊断时主要依据形体的实体,在治疗时主要为了改变这种“实体的异常”(西医称之为器质性病变)。而这种“实体的异常”,似乎只能用手术的方法,保守治疗常常是不可能将这种“实体的异常”予以改变的。所以,有些西医或不懂中医的人认为中医只能治疗功能性疾病,不承认中医能治疗骨质增生等器质性病变。但是,中医对此的认识不同。骨质增生这种可以看到的实体,在中医看来并非疾病的本原。即:它不是病的“根儿”,而是病的“枝叶”。例如:我们虽然看到了骨质增生(或曰骨刺),但应该思考:骨质为什么会增生?其实,这通常是由于西医所谓的炎症或疼痛等慢性刺激,激活了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开始“成骨”作用,日久而逐渐生成了骨刺。即:疾病出现在前,骨刺出现在后,骨刺并非病之“始”,并非病之“根儿”,既然不是病根儿,那么就很有可能:A、切除了这个骨刺,疾病并未治愈;B、未去掉这个骨刺,病除了“根儿”。事实就是这样,切掉了骨刺,往往好不了病。病人仍然痛苦,甚至痛苦如旧。相反,中医治疗此病,并不十分注重此骨刺的有无,而看重痛苦(骨刺)产生的原因,注重清除这种原因。如果这种原因清除了,即使这种有形的实体(骨刺)还存在着,那么,多半能消除痛苦、消除症状,属于治愈;而即使切掉了骨刺这个实体,如果症状或痛苦依然存在着,那么,这种情况不属于治愈。从临床实践看,确实有许多骨质增生的病人,在经过中医的保守治疗以后,症状和痛苦消除了,但X片显示:骨质增生无变化。临床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它往往成为中医和西医争论的焦点,有些持西医观点的人往往认为中医说的疗效是“碰巧”,或是“吹牛”。因为从形质来看,“骨刺”--这个实体确实难以靠保守治疗痊愈,但问题在于:此骨刺的存在未必一定有不适的症状。因为组织之间(如神经与骨刺之间)有着相当的“中间地带”或曰“活动余地(空间)”,而且人体存在着一种机制,使组织之间“互不侵犯”,只有在极端异常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一种组织无限度地侵犯另一种组织的现象。譬如恶性肿瘤。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某一种组织出现了过量的增生以后,临近的组织就会激起反应,出现水肿、炎症等,这些炎症进一步刺激神经组织,引起疼痛等症状。而一旦我们消除了这种炎症或水肿,就有可能在未消除骨刺的情况下,将临床症状消除,实现“治愈”。这样“治愈”以后,如果组织之间(譬如神经和骨刺之间)重新形成了“中间地带”,有关组织适应了这种重新改变了的新的稳定状态,那么,这种治愈的效果就很有可能得到长期的巩固。这就是中医能够治疗器质性病变的原因之所在。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了治病的目标,也就不会怀疑中医治疗骨质增生等疾病的疗效了。
    三、中医、西医论药理,“两点、三点”各不同
    西医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看药物对病原体(病变体)的作用,主要讲的是两方面的关系:1、药和病的两点关系。可以称作“楚汉相争”。如某某药杀某某菌。2、药和人的两点关系。某某药对人有某某副作用。如阿托品的毒性反应。而中医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丝毫离不开患者体质状况。药物的奏效依赖医生的准确辨证、对患者整体情况精确而全面的分析,来自病人方面的主动的或自发的或经药物正确引发的良好配合,针对具体患者体质和病情的药物的选取或配合准确度或精确度,主要讲的是病人情况、药物、医生思维三方面的关系,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尤其看重病人方面的情况,可以称作“三国争雄”。这种“三者关系”比“两者关系”复杂了、灵活了、变数多了。但它确有明显的优越性,也更容易得到临床的验证。举例来说,根据“两者关系”说,许多药物具有良好的杀灭癌细胞的功效,实验室及动物实验屡试而不爽,但一到了病人身上,却往往失灵,屡用而无效或低效;阿托品的毒性到了一定的量足以致死,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用量早已超过危险剂量几倍了,而未致死,却是起死回生。而“三点关系”则很好地说明了个中奥秘:因为患者体质不同,患者身体状况决定着疾病的转归,“正气”尚未虚馁者疗效则高,“正气”衰败者,服药难以奏效。从临床事实上看,癌症病人以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就是因为老年人“正气”多亏,而青少年“正气”充盛,故癌症少见。另一方面,有学者做了研究:每个人一生中有过许多次产生癌细胞的情况,但并非人人都会得癌症。原因是多数情况下,即使不使用药物,我们自己体内的抗病机制也能将癌细胞杀灭。此外,学者们所研究的致癌物越来越多,但经常接触这些致癌物的人却未必患癌症,原因是虽然这些物质确实容易致癌,但这个人可能在经常接触这些物质的情况下,却产生了抵抗这种癌症的能力。这就是“三点关系”的明证。此外,将药物试验于正常人体,来肯定其副作用,并认为任何病人用后也具有这种副作用,这是一种流于简单化和武断化的逻辑思维。譬如,按照药理研究,许多活血的中药具有堕胎的效果,是不能用于孕妇的。然从临床实践来看,并非如此。余1998年8月22日诊治一孕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名叫朱趁桥,女,24岁,无极县东丰庄村人,腰及左下肢甚痛,小腿外侧麻木,阴天加重,脉滑。患者曾因先天硬脊膜膨出行手术治疗,现月经3月未至,当时未考虑其为怀孕,仅仅考虑此为痰湿阻滞气血,经脉不通,事实上是按照兼有闭经来考虑的。照理说,这属于一次误诊。处方:狗脊、鸡血藤、赤芍药、姜黄、川牛膝、地龙、枳实、厚朴、独活、竹茹、灵仙、青风藤等,5剂后痛减,乃去牛膝、姜黄、枳实、厚朴,仍用赤芍药、鸡血藤等,加菟丝子、续断等,继服5剂症状大减,而后停药,胎儿安然无恙。《内经》曰:“有故无陨”,此盖因药物本针对疾病而用,故用之得法,则药以其偏性、毒性,仅用以对付疾病之偏性,而不攻击人之正气。所谓“有病病当之,无病正伤之”。如果不是这样,砒霜等作药将是不可思议的。西方一些国家禁止我们的一些药物(如安神丸)进口,其实就是由于他们不能理解这种“三点关系”。这种“三点关系”理论还可以解释这样一些现象:为什么有些药物刚一应用时效果良好,而久用以后,效果大为逊色,不仅“正”的效果越来越少,而且毒副作用越来越大,最后,不得已将其淘汰了事。这是因为药物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一方面,对病原体发生作用,杀灭病原体,但与此同时,病原体也在不断地增强对抗药物的本领;另一方面,药物也对人体产生刺激和造成损伤,与此同时,身体内部也不断地增强抵抗药物的能力。长此以往,药物变成了人体和病原体共同攻击的对象,所以,其治疗作用日渐弱化,毒副作用日渐突出,故难免遭到淘汰。而中药的运用则与此不同。虽然有许多中药也具有偏性和毒性,但由于中医运用中药是在以偏纠偏,即以药物的偏性矫正人体的偏性,而其终极目的乃在于恢复人体的和谐状态,故药物进入人体后,不管它本身是否有毒,只要运用得当,其对人体的正气都是一种帮助,对人产生的效应都是一种良性反应,而一般见不到毒副作用。就是说,中药固然多为“绿色”,但即使不是“绿色”,若运用得好,也会变“绿”。这就是中药运用,亘古不衰的原因之所在。

    彩虹(58534393) 23:13:43
    想学中医的看完在睡觉,别嫌我啰嗦,我看了好多遍了,越看越过瘾
    临床药师网,伴你一起成长!微信公众号:clinphar20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禁止发布任何可能侵犯版权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侵权后果。
    2、请认真发帖,禁止回复纯表情,纯数字等无意义的内容!
    3、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不良违法有害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