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指肠炎(duodenitis)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有上腹饱胀、返酸、嗳气、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及体征。常用治疗药物为: (1)抗酸药:可用氢氧化铝-镁乳合剂,每次15~30ml,3 次/d,餐后1~2h服用。抗酸药能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轻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缓解疼痛。
(2)抗分泌药:可根据病人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可用奥美拉唑20mg,1~2次/d,雷贝拉唑10~20mg,1~2 次/d 等;H2受体拮抗药可用法莫替丁20mg,2次/d 或雷尼替丁150mg,2 次/d。抗分泌药能抑制胃细胞分泌胃酸,减轻胃酸对已有炎症的黏膜刺激,可有效改善症状,但不能逆转病理学异常。
(3)M受体拮抗药:可选用山莨菪碱(654-2)片5mg,3 次/d,口服,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另对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4)黏膜保护剂:胶体铋剂在酸性环境下,能与溃疡和炎症组织的糖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的攻击,并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可用胶体铋,50mg,4次/d。前列腺素能减少胃酸的分泌,加强黏膜抗损伤能力,并有维持黏膜血流、促进黏液分泌等作用。可用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200μg,4次/d,或恩前列素70μg,2次/d。
(5)胃肠动力药:可予多潘立酮10~20mg,3次/d,或莫沙必利(mosapride)5~10mg,3次/d,饭前15~30min口服,可调整胃窦和十二指肠壶腹部的运动,减少胆汁反流刺激胃窦部G 细胞分泌胃泌素造成的胃酸分泌。
(6)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常用的抗Hp药物有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呋喃唑酮、四环素、克拉霉素及铋剂等。单药疗法根除率不足20%,故通常2种以上抗生素与抗分泌药(PPI或H2RA)合用,形成三联疗法、四联疗法。疗程一般为1~2周。含PPI的三联疗法是近年来研究得最多的治疗Hp感染的方案。
故此方案中,1~3用药是对的,但4、5不太明白使用的原因,尤其“B什水”是什么成分不太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