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的患者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院,20天后去世。儿子查验收费清单时,却吃惊地发现——
患者一天注入65公斤药液
来源: 健康时报 记者 刘桥斌 赵安平
日期:2008-11-07
96岁生命垂危的患者,一天注射65公斤药液的“超现实”治疗方法,一次159支针剂匪夷所思的注射,一天按135小时计费的“火星式”算法,再加上悲痛欲绝的家属和义愤填膺的记者。
够了!这是足以构成吸引大众眼球,调动大众情绪的爆炸性新闻。
且慢,记者最终调查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96岁的老人因急性重症胰腺炎住院,20天后去世,期间曾经请院外专家会诊,对湘雅三医院的治疗方案,专家们没有提出异议。
事情要从记者接待的一次患者家属投诉说起。
日前,外籍华人李小平(化名)来到报社,投诉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野蛮治疗、草菅人命”。
李小平说,自己96岁的老母亲于2007年8月27日晚8点左右突发腹痛、发烧,送往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救治,当时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
老人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在该院消化内科住院一天后,因出现肺部、肾脏、凝血功能等多器官功能不全,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救治。
李小平得知母亲重病,8月30日从国外赶回长沙。他到达医院时,院方出具的结论是,母亲患急性重症胰腺炎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已病危,并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8月31日,湘雅三院根据李本人的要求安排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ICU、消化科、呼吸科的三位专家进行会诊。院外专家会诊的意见同样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引发了多器官功能不全,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症。对湘雅三医院的治疗方案,专家们没有提出异议。
此后16天,患者一直在重症监护室里被救治,直到9月16日下午,因抢救无效去世。
老人住院期间,患者家属与医院的关系比较融洽,当初老人住院还托了医院的熟人。李小平匆匆处理了老人的后事就离开中国了。
一组组治疗费用数据让李小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最震撼他的是:一天注入了65公斤左右的药液!这不等于在杀人吗?!
今年初,李小平再次回到中国,在偶然查看母亲住院费用清单时,他愣住了。一组组治疗费用数据让李小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最震撼他的是:一天注入了65公斤左右的药液!这不等于在杀人吗?!
经过仔细查对,李小平对治疗提出了几个疑问:
一、大量的静脉注入葡萄糖、氯化钠药液,为世界罕见。例如9月11日一天,给患者注入葡萄糖、氯化钠等药液超过65公斤。前后几天,每天注入56公斤、47公斤等巨量药液也不在少数,17天共“注入”药液约624公斤之多,平均每天都超过36公斤!如此大剂量的往患者体内注入药液,即便是正常人喝如此剂量的水,也会引起水中毒,更何况是一个年已96岁的重病老人。
李小平判断:“这其中要么是医生不顾患者生命安全,胡乱治疗,要么就是医生根本就没有用那么多的药液,而是为了挣黑钱开世界罕见的虚假大处方!”
二、李小平认为母亲的多器官损伤是医院超大剂量用药造成的。例如氨溴索(沐舒坦,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的使用,按照说明书,该药成人用量为1支(15mg),每天2~3次,即每日2~3支。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出具的《病人费用清单》显示:自2007年8月29日使用3支开始,9月6日剧增为60支,9月7日为84支,9月9日为159支!
李小平认为:“氨溴索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约90%由肾脏清除。很难说,如此超大剂量的使用该药不会损害肾脏和肝脏。”
三、按小时计算的仪器使用,每天计算总量都超过24小时。例如,微电脑输液泵静脉输液9月9日高达135小时,同日,重症监护时间为48小时,血氧饱和度检测48小时,动脉内压监测48小时,心电监测48小时,电按摩48小时。
李小平认为:“此种计算方法违背最基本的常识,出现了一天超过48小时,甚至每天高达135小时的收费时长。不可思议。”很显然这不是地球人的时间,应为火星人的。
看了这些数据,已经在健康时报供职多年的记者,感到此事很荒谬也很蹊跷。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作为卫生部直管的三级甲等医院,是湖南省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医院,省内最大的疑难重症诊疗中心之一,何至于如此“粗心大意”,将这么多外行人一目了然的把柄白纸黑字拱手送给患者呢?
当时患者的肾脏功能较差,这样就用到了“血液滤过”来代替肾脏功能排毒。这种方法需要消耗掉大剂量的葡萄糖、盐水等药水。
10月29日,健康时报记者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李小平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经过交涉,医院召集了ICU、消化科、收费处等相关科室的负责人集体出面解答记者的问题。
关于“一天注入65公斤药液”的问题。患者的主治医生万齐全介绍:由于患者的肾脏功能较差,而很多药物的毒素需经肾脏排出,这样需要用“血液滤过”来代替肾脏功能,滤掉血液中残留的药物毒素。此治疗方法,需要消耗掉大剂量的葡萄糖、盐水等药液,一般来说一小时用3000ml(约3公斤)左右是很常见的,如果是重症病情,可能还要用的更多。这些药液都是在体外使用的,不是注入人体内。
关于一天用159支“沐舒坦”的问题,ICU的肖雪飞医生介绍: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说明,彭女士的用量确实超标了很多,但在目前医学界,已经有很多医生选用大剂量的沐舒坦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类严重性呼吸疾病,效果也很好。医学界早有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此类疾病的论文刊发,这在业内已经是一个共识。
关于“火星式”一天135小时的时间计算法。医院收费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患者用药时,有时会同时用上几个输液泵,每个输液泵都是按照小时收费的,加在一起就肯定会超过24小时,其他病人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而且9日和10日的账单是开在一起的,所以很多项目收费是以48小时计算的。
对患者投诉的这三个主要问题,湘雅三医院的解释能站住脚吗?记者又采访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刘德诺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任可,两位专家均对血滤和沐舒坦的用量问题予以了肯定。
随后,记者又从相关文献资料中检索到,血滤一小时消耗3000ml以上的药液是目前较常见的治疗方法。而对大剂量使用沐舒坦的做法,早就有学术论文发表,并已得到证实有效且推广使用,例如《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年第23卷第2期就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张国清的研究文章《大剂量沐舒坦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并肯定了该使用方法的效果。
在湘雅三医院的采访结束时,医生连说这是一场误会。ICU的肖雪飞医生说:我们每天都在从事这样的治疗工作,对我们来说是太熟悉、太平常不过了。根本没想到患者对医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只要是药液就一定会注入人体内的层次上,如果我们抽空给患者多一分钟的解释,可能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这个误会有多大呢?
为了这个误会,李小平先生从国外到中国,从长沙到北京,找报社、请律师。
为了这个误会,记者从北京到长沙,制订了多套采访方案,忙了个不亦乐乎。
这个误会,湘雅三医院仅用了不到五分钟,就说明白了。而健康时报采访此事的记者,是向医生询问此事的第一人。
患者家属为什么就不能找到医生,坐下来,平心静气的把这些疑问提出来呢?
患者家属说:我不相信他们。
■记者手记
医患失信造成天大误会
这次采访的落差,可以用从天到地来形容。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更令记者感到发自心底的悲凉和哀伤。
这起医疗纠纷可以说是医患失信的一个典型案例。
医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去治病,他不会主动解释什么的,因为他不知道患者哪里不明白。即便“火星式”计时法是很多患者都遇到的问题,也是针对找上门的患者家属做个解释,却没有从方便患者考虑,改进收费软件的设计。
医院的收费单是明白账,不应该变成令患者及其家属猜疑的糊涂账。
患者和家属在收费清单上发现蛛丝马迹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找媒体。通过媒体把此事放大,通过舆论给院方施加压力,迫其就范。媒体不是医院的代言人,同样也不是患者的代言人。媒体只能尊重于事实。
古人说:“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则招祸。” |